燕巢卫幕的成语故事

拼音yàn cháo wèi mù
基本解释《孔子家语·正论》:“卫孙文子得罪于献公,居戚。公卒未葬,文子击钟焉。延陵季子适晋过戚,闻之曰:‘异哉!夫子之在此,犹燕子巢于幕也,惧犹未也,又何乐焉?君又在殡,可乎?’”后以“燕巢卫幕”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
出处《孔子家语·正论》:“卫孙文子得罪于献公,居戚。公卒未葬,文子击钟焉。延陵季子适晋过戚,闻之曰:‘异哉!夫子之在此,犹燕子巢于幕也,惧犹未也,又何乐焉?君又在殡,可乎?’”
燕巢卫幕的典故
春秋时期,卫国孙文子因事得罪于晋献公,他隐居在靠近晋国的戚地。晋献公去世还没下葬,文子就开始敲钟取乐。刚好延陵季子到晋国去奔丧,路过戚地,知道后就说:“异哉!夫子之在此,犹燕子巢于幕也,惧忧未也,又何乐焉?君又在殡,可乎?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燕巢卫幕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求仁得仁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” |
大手大脚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1回:“成年家大手大脚的,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。” |
立身行己 | 《北史·柳虬传》:“机立身行己,本以宽雅流誉,至于登朝正色,可谓不违直道。” |
鹰扬虎噬 | 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·阑驾上书》:“散散、王士宏等,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,鹰扬虎噬,雷厉风飞。” |
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 | 《诗经 大序》:“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 |
折券弃债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岁竟,比两家常折券弃债。” |
匕鬯无惊 | 黄远庸《弹劾案与新内阁》:“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,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。” |
蝇头蜗角 | 宋 赵师侠《水调歌头》:“蝇头蜗角微利,争较一毫芒。”宋 刘清夫《玉楼春》词:“蝇头蜗角都休竞。万古豪华同一尽。” |
掷果潘郎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潘岳妙有姿容,好神情。少时挟弹出洛阳道,妇人遇者,莫不连手共萦之。”刘孝标注引《语林》:“安仁至美,每行,老妪以果掷之满车。” |
折腰五斗 | 《晋书·陶潜传》:“素简贵,不私事上官。郡督邮至县,吏白应束带见之,潜叹曰:‘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!’” |
破题儿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却告了相思回避,破题儿又早别离。” |
同然一辞 | 唐·韩愈《讳辩》:“听者不察也,和而唱之,同然一辞。” |
跛行千里 | |
醉死梦生 | 郭沫若《前茅·哀时古调》:“陈涉、吴广起田间,农民之中今在否?一笔,全勾,醉死梦生俦!” |
忍饥受饿 | 元 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四折:“做娘的忍饥受饿,为子的富贵荣昌。可怜见看看至死,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!” |
磨牙费嘴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55回:“我的性儿你是知道的,我是合你磨牙费嘴的人么?” |
舞文枉法 |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6回:“稽查书办,没有一个不舞文枉法。” |
激起公愤 | |
百无一堪 | 《旧唐书 郭子仪传》:“盖以六军之兵,素非精练,皆市肆屠沽之人,务挂虚名,苟避征赋,及驱以就战,百无一堪。” |
飞土逐害 | 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孝子不忍见其父母为禽兽所食,故作弹以守之,绝鸟兽之害。故歌曰‘断竹续竹,飞土逐害’之谓也。” |
蓬荜有辉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7回:“有劳仙驾珍顾,蓬荜有辉。” |
重珪迭组 | |
登锋履刃 | 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又臣所上将校,率皆清英宿德,令名显达,登锋履刃,死者过半。” |
懋迁有无 | 《尚书·益稷》:“懋迁有无,化居。” |
靖谮庸回 | 《左传 文公十八年》:“崇饰恶言,靖谮庸回。”杜预注:“靖,安也;庸,用也;回,邪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