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击耳闻的成语故事


目击耳闻

拼音mù jī ěr wén

基本解释亲眼看到,亲耳听到。

出处《资治通鉴·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目击耳闻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目击耳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战战业业 康有为《上清帝第二书》:“故先王懔朽索之驭马,虑天命之无常,战战业业,若履渊冰。”
坐以待毙 先秦 管仲《管子 参患》:“短兵待远矢,与坐而待死者同实。”
寸草春晖 唐 孟郊《游子吟》诗: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!”
见利忘义 东汉 班固《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》:“当孝文时,天下以郦寄为卖友。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
短绠汲深 《庄子·至乐》:“褚小者不可以怀大,绠短者不可以汲深。”
偶影独游 晋 陶潜《时运 序》:“春服既成,景物斯和,偶影独游,欣慨交心。”
一弛一张 汉 王充《论衡 儒增》:“故张而不弛,文王不为。弛而不张,文王不行。一弛一张,文王以为当。”
水尽鹅飞 元 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二折:“你休等的我恩断意绝,眉南眼北,恁时节水尽鹅飞。”
玉润珠圆 唐 张文琮《咏水诗》:“方流涵玉润,圆折动珠光。”
十亲九故 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第一折:“受千辛万苦,想十亲九故,在三江五湖。”
耳濡目击 明 李东阳《刘公神道碑铭》:“古者重世臣将家,盖其韬略技艺,耳濡目击,有不习而能者。”
指南攻北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一回:“蜀人或声东击西,指南攻北,吾兵必须分头守把。”
六亲无靠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1回:“我家现在六亲无靠,故乡举目无亲,除叔叔外,别无可托之人。”
蜂拥而来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陈涉首难,豪杰蜂起。”
循涂守辙 宋·朱熹《答方宾王书》:“循涂守辙,犹言循规蹈矩云耳。”
登高一呼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他在外面登高而呼,只怕还容易些。”
日出不穷 清·裘廷梁《论白话为维新之本》:“而新书新报日出不穷者,无愚智皆读之。”
仆旗息鼓 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:“会蛮踵来,还攻大度河,仆旗息鼓。”
心无二想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37卷:“既心无二想,故曰一志焉,盖上士所行也。”
视而弗见,听而弗闻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鬼神之为德其咸乎,视之而弗见,听之而弗闻。”
晦盲否塞 宋 朱熹《大学章句序》:“晦盲否塞,反复沉痼,以及五季之衰,而坏乱极矣。”
剪发披缁 唐·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妾便舍弃人事,剪发披缁,夙昔之愿。”
拿贼要赃,拿奸要双 元·马致远《还牢末》第一折:“那梁山泊果然有个李逵,原来孔目结交贼人?二嫂,你晓得拿贼要赃,拿奸要双,如今那匾金环子在谁人收着?”
见物不取,失之千里 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俊杰知时》:“呀,道兄差矣!岂不闻见物不取,失之千里,既遇明主,何必远去?”
睚眦之隙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卓传》:“卓性残忍不仁,遂以严刑胁众,睚眦之隙必报,人不自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