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流合污的成语故事

拼音tóng liú hé wū
基本解释思想、言行与恶劣的风气、污浊的世道相合。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。流:流俗。
出处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。”
同流合污的典故
战国时期,孟子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十分厌恶“乡愿”,万章不明白乡愿是什么人。孟子说乡愿是乡里那些八面玲珑、惯于奉承讨好别人的老好人,也就是“好好先生”,他们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”,骨子里很坏,让人厌恶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同流合污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炉火纯青 |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到了现在,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,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。” |
旧地重游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广州,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,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,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。” |
蓬首垢面 | 《北齐书 任城王湝传》:“妃卢氏赐斛斯徵,蓬首垢面,长斋不言笑。” |
风俗习惯 | 毛泽东《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》:“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,自以为是,看不起人家。” |
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 | 鲁迅《故事新编·序言》:“况且‘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’,用庸俗的话来说,就是‘自家有病自家知’罢。” |
出奇不穷 |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有僧游交河苏吏部次公家,善幻术,出奇不穷,云与吕道同师。” |
磬石之固 | |
济河焚舟 |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三年》:“秦伯伐晋,济河焚舟。” |
一浆十饼 | 《新唐书 藩镇传 李师道》:“公初不示诸将腹心,而今委以兵,此皆嗜利者,朝廷以一浆十饼诱之,去矣!” |
目所未睹 | 宋·洪迈《夷坚乙志·杨戬二怪》:“小童入报有女子往来室中,妻遽出视之,韶颜丽态,目所未睹。” |
月貌花庞 | 元·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四折:“对月貌花庞,饮玉液琼浆。” |
多难兴邦 |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四年》:“邻国之难,不可虞也。或多难以固其国,启其疆土;或无难以丧其国,失其守宇。” |
降格以求 | 鲁迅《坟 灯下漫笔》:“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,怎么会有?于是降格以求,不讲爱国了,要外国银行的钞票。” |
官官相为 | 元·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二折:“你都官官相为倚亲属,更做道国戚皇族。” |
惊世震俗 | 宋·王安石《余姚县海塘记》:“今世吏者,其愚也固不知所为,而其所谓能者,务出奇为声威,以惊世震俗。” |
挟势弄权 |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情悔》:“况且弟兄姊妹,挟势弄权,罪恶滔天,总皆由我,如何忏悔的尽!” |
游心骋目 | 宋·吴潜《哨遍·括兰亭记》词:“于宇宙之中,游心骋目,此娱信可乐只。” |
知微知彰 | 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君子知微知彰,知柔知刚,万夫之望。” |
秋月寒江 | 宋 黄庭坚《赠别李次翁》诗:“德人天游,秋月寒江。” |
索垢吹瘢 | 清 心青《二十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 拒约》:“指望双星圆七夕,谁知银汉阻良姻。狰狞关吏多威陷,索垢吹瘢不放行。” |
蹈火探汤 | |
沉思翰藻 | 南朝·梁·萧统《文选》序:“事出于沉思,义归于翰藻。” |
亦庄亦谐 | 茅盾《为<大众电影>恢复刊名作》:“亦庄亦谐潇洒,百花齐放争荣。” |
坐失时机 | 《星火燎原·闽西三年游击战争》:“但他主张向外发展是对的,而我们要他集中待命坐失时机则是错误的。” |
东挪西辏 | 明·沈受先《三元记·归妹》:“我命运乖,粮运折,家私都准折,东挪西辏犹还缺,一女多娇,将他来抛撇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