烂若披锦的成语故事


烂若披锦

拼音làn ruò pī jǐn

基本解释形容文辞华丽。

出处南朝 梁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潘文烂若披锦,无处不善;陆文若排沙简金,往往见宝。”


烂若披锦的典故

晋朝时期,人们善于清谈,经常评论别人的作品。孙兴公认为潘岳的文采灿烂,如同张挂的锦绣,没有一处不美;陆机的文采如同去掉流沙捡起金子,常常遇到闪光的瑰宝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烂若披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浑然一体 《二程遗书》第二卷上:“学者须先识仁。仁者,浑然与物同体。义、礼、知、信皆仁也。”
出头露面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,况是过来人,惯家儿,也不害什么羞耻。”
门户开放 梁启超《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》:“逮门户开放之既实行,举全大陆为彼族长袖善舞之地。”
损之又损 《庄子 知北游》:“故曰为道者日损,损之又损之,以至于无为。”
心神恍惚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21卷:“唯荒诞是务,不接宾友,恶见于人,时多恚怒,心神恍惚。”
狂朋怪友 元 杨文奎《儿女团圆》楔子:“见你每朝逐日,伴着那火狂朋怪友,饮酒作乐。”
弄玉吹箫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7回:“萧史教弄玉吹箫,为《来凤》之曲。”
立锥之地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留侯世家》:“今秦失德弃义,侵伐诸侯社稷,灭六国之后,使无立锥之地。”
天生尤物 明 梅鼎祚《玉合记 砥节》:“看他虽是禅踪,自然冶态,正是那天生尤物,世不虚名。”
听其言观其行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31回:“自以为举世可欺,听其言而观其行,殊不知肺肝如见。”
东风化雨
面誉背毁 隋·王通《中说·关郎》:“亲朋有非义者,必正之曰:‘面誉背毁,吾不忍也。’群居纵言,未尝及人之短。”
釜中生尘 明·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八:“颜渊箪食瓢饮……范史云釜中生尘。”
蹄闲三寻
寻壑经丘 语出晋·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既窈窕以寻壑,亦崎岖而经丘。”
半瞋半喜 《动摇》:“方太太的回答是半瞋半喜的一笑。”
福薄灾生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6回:“门生想在这里报效老师,无奈门生福薄灾生,门生的母亲又生起病来,门生不得不回去。”
衮衣绣裳 《诗经·豳风·九罭》:“我觏之子,衮衣绣裳。”
运拙时艰 元·陈以仁《存孝打虎》第二折:“便似班定远在玉门关,空学的兵书战策,争奈运拙时艰,淹留在此去住无门。”
斐然乡风
五典三坟 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赏春话别》:“贯串百家诸子,沉酣五典三坟。”
神不收舍 清·沈复《浮生六记》第三卷:“余曰:‘此神不收舍,服以补剂,静心调养,自能安痊。’”
沟中之瘠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荣辱》:“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,操瓢囊为沟壑中之瘠者也。”
瞪眼咋舌 康濯《腊梅花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》: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,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。”
刀笔老手 《动摇》:“你老兄是刀笔老手,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