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重涉远的成语故事

拼音fù zhòng shè yuǎn
基本解释见“负重致远”。
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勤求》:“不辞负重涉远,不避经险履危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负重涉远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负重涉远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寸步不离 | 南朝 梁 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夫妻相重,寸步不相离。” |
聚精会神 | 汉 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明明在朝,穆穆列布,聚精会神,相得益章。” |
草船借箭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6回回目:“用奇谋孔明借箭,献密计黄盖受刑。” |
鬼哭狼嚎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0回:“又神差鬼使,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。” |
有家难奔 | 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四折:“你可为甚么切齿嚼牙恨,这是你自做的来有家难奔。” |
口含天宪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宦者传论》:“手握王爵,口含天宪,非复掖廷永巷之职。” |
中正九品 | 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至于中正九品,上圣古贤,皆所不为,岂蔽于此事而有所不周哉,将以政化之宜无取于此也。” |
床笫之私 | 汉 孔鲋《孔丛子 答问》:“凡若晋侯骊姬床笫之私,房中之事,不得掩焉!” |
累土至山 |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九十卷:“累丝至疋,累土至山,累业至圣,累灵至真,故万里之涉累足乃达。” |
时不可失 |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臣闻敌不可易,时不可失。” |
软弱无力 | 巴金《我的故事》:“你看我是一个多么软弱无力的人。” |
匀脂抹粉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十三回:“每到春三二月天气,那些姊妹们都匀脂抹粉,站在前门花柳之下,彼此邀伴顽耍。” |
争前恐后 | 蔡东藩《南北史演义》第五十五回:“欢乃麾兵直进,大众争前恐后,一涌而上,无复行列。” |
未形之患 | 宋·苏舜钦《谘目》:“不如先取为备,可以建事立功,消未形之患。” |
钳口吞舌 | 南朝·梁·江淹《诣建平王上书》:“若使下官事非其虚,罪得其实,亦当钳口吞舌,伏匕首以殒身。” |
指画口授 | 清·查继佐《罪惟录·徐光启传》:“盖四十年耳治目营,指画口授惟此,他无及也。” |
江淮河汉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水由地中行,江、淮、河、汉是也。” |
忠言谠论 | 宋·宋孝宗《经进东坡文集序》:“故赠太师谥文忠苏轼,忠言谠论,立朝大节,一时廷臣无出其右。” |
更弦改辙 | 明·宋濂《谕安南国诏》:“揆于大义,必讨无赦。如或更弦改辙,择日臤亲贤命而立之,庶几可赎前罪。” |
疾言遽色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刘宽传》:“典历三郡,温仁多恕,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 |
自僝自僽 | 元·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第二折:“到如今夫妻情,父子恩,都作了一笔勾,落得个自僝自僽。” |
幡然悔悟 | 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八回:“话说谭绍洸听得冯云山这番议论,已幡然悔悟。” |
旱苗得雨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0回:“天幸今得贤弟来此间镇守,正如锦上添花,旱苗得雨。” |
救世济民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一十八回:“尧、舜、禹、汤、周、孔,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。” |
实蕃有徒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恶直丑正,实蕃有徒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