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箑夏裘的成语故事


冬箑夏裘

拼音dōng shà xià qiú

基本解释语出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知冬日之箑,夏日之裘,无用于己,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。”后因以“冬箑夏裘”比喻不合时宜。

出处南朝·宋·鲍照:“伊冬箑而夏裘,无双功而并盛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冬箑夏裘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冬箑夏裘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鬼怕恶人 旧题宋·苏轼《艾子杂说》:“王曰‘前人已不住矣,又安敢祸之?’艾子曰:‘真是鬼怕恶人也。’”
音声如钟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:“身长八尺二寸,音声如钟。”
情意绵绵 周恩来《别李愚如并示述弟》:“何况情意绵绵,‘藕断丝不断’。”
生米煮成熟饭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0回:“等到生米煮成熟饭,他老人家也赖不到那里去了。”
朝成夕毁 宋 苏轼《御试制科策》;“后宫之费不下一敌国,金玉锦绣之工,日作而不息,朝成夕毁,务以相新。”
家道小康 宋·洪迈《夷坚志》。
打道回府 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第12章:“将大卸几块的枪炮埋在筐下,上面盖上蓑衣,兴高采烈地打道回府。”
千语万言 《四游记·太子被戏下武当》:“千语万言劝解太子,如风过耳,不肯回朝。”
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林父之事君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社稷之卫也,若之何杀之?”
逸以待劳 宋陈师道《拟御试武举策》:“逸以待劳,久以待变,亡费而有备,可谓善矣。”
不可胜记 南朝 宋 傅亮《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》:“功隐于视听,不可胜记。”
点金作铁 清·朱之瑜《答野传书》之八:“尊作遵命僭笔改窜奉上,仍恐点金作铁,贻笑后人耳。”
洪炉燎发 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,必无事矣。”
毛羽未丰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毛羽不丰满者,不可以高飞。”
称臣纳贡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七回:“凡汉东小国,无不称臣纳贡。”
神目如电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6卷:“小人没处申诉,天理昭彰,神目如电。”
开心见胆 沙汀《困兽记》:“由于眼前田畴对于孟瑜表示出来的爱情,尤其是他那种开心见胆的热忱。”
饭来张口 唐 元稹《放言》:“酒熟脯糟学渔父,饭来开口似神鸦。”
高情远意 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西昆体》:“义山诗世人但称颂其巧丽,至与温庭筠齐名。盖俗学只见其皮肤,其高情远意,皆不识也。”
寄颜无所 《晋书·蔡谟传》:“[蔡谟]迁侍中、司徒,上疏让曰:‘伏自惟省,惜阶谬恩,……上亏圣朝栋隆之举,下增微臣覆餗之衅,惶惧战灼,寄颜无所。’”
感同身受 《艺风堂友朋书札》:“小方壶主人承招致,俾不至有臣朔之饥,感同身受。”
击壤而歌 清·荻岸山人《平山冷燕》第一回:“衣冠辐辏,车马喧阗,人人击壤而歌,处处笙箫而乐。”
衣锦过乡 《新唐书 于高张传》:“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!”
浞訾栗斯
逢吉丁辰 《后汉书·班固传下》:“逢吉丁辰,景命也。”李贤注:“丁,当也。辰,时也……逢休吉之代,当封禅之时,此为天子之大命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