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诸高阁的成语故事


置诸高阁

拼音zhì zhū gāo gé

基本解释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

出处廖仲恺《作事必须有恒心》:“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,太没意趣,所以不甚当心,遂置诸高阁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置诸高阁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置诸高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处安思危 南宋·郭茂倩《乐府诗集·皇复》:“居高念下,处安思危,照临有度,纪律无亏。”
赍志而殁 南朝 梁 江淹《恨赋》:“赍志没地,长怀无已。”
月白风清 宋 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有客无酒,有酒无肴,月白风清,如此良夜何?”
光阴如箭 唐 韦庄《关河道中》诗:“但见时光流似箭,岂知天道曲如弓。”
拔刀相助 元 无名氏《连环记》第四折:“连李肃也不忿其事,因此拔刀相助,得成大功。”
雅人深致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‘訏谟定命,远猷辰告。’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。”
天愁地惨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四回:“是夜,天愁地惨,月色无光,孔明奄然归天。”
离乡别井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国·天情道理书》:“离乡别井,劳碌奔驰,不分蚤夜。”
勾魂摄魄 清 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15回:“那仆人一听,乡音入耳,已是关心;更兼那燕语莺声,勾魂摄魄,要走哪里走得过去?”
好施乐善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5卷:“再说施家,自从施济存日,好施乐善,囊中已空虚了。”
瞒天瞒地 元 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一折:“你便休得要瞒天瞒地,你则会帐房里闲坐的,咱可便委其实。”
反风灭火 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上·刘昆》:“诏问昆曰:‘前在江陵,反风灭火,后守弘农,虎北渡河,行何德政而致是事?’昆对曰:‘偶然耳。’左右皆笑其质讷。帝叹曰:‘此乃长者之言也。’”
超群出众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十回:“女郎题句,也有超群出众的。”
出内之吝
岛瘦郊寒 宋 朱熹《次韵谢刘行惠笋》:“君诗高处古无师,岛瘦郊寒讵足差。”
挑三检四 金近《穿花裙的狼》:“你这孩子,没有你弟弟乖,挑三检四的。”
魂丧神夺 清·无名氏《燕京杂记》:“妖态艳妆,逾于秦楼楚馆,初入都者,莫不魂丧神夺。”
继踵接武 明·归有光《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》:“士大夫登朝著与其居于乡者,继踵接武。”
抉奥阐幽 清·江藩《汉学师承记·纪昀》:“大而经、史、子、集,以及医、卜、词曲之类,其评论抉奥阐幽,词明理正。”
竹林之游 《晋书·嵇康传》:“所与神交者,惟陈留阮籍、河内山涛,豫其流者河内向秀、沛国刘伶,籍兄子咸、琅邪王戎,遂为竹林之游,世所谓‘竹林七贤’也。”
年丰岁稔 清·如莲居士《薛刚反唐》第30回:“所以武后篡位二十余年,年丰岁稔,政治不乱,皆仁杰一人之功也。”
朝锺暮鼓
岁时伏腊 《旧唐书 张九龄传》:“又以其弟九章,九皋为岭南道刺史,令岁时伏腊,皆得宁觐。”
敝车羸马 梁启超《王荆公传》第12章:“上以廉取人,则敝车羸马,恶衣菲食,凡可以中上意者,无所不至。”
修文演武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5回:“终日修文演武,讲论兵机战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