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竹之音的成语故事


丝竹之音

拼音sī zhú zhī yīn

基本解释丝竹:弦乐和管乐,泛指音乐。指音乐的声音。

出处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材女乐三千人,钟石丝竹之音不绝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丝竹之音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丝竹之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白旄黄钺 《尚书 牧誓》:“王左仗黄钺,右秉白旄以麾。”
中通外直 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
呼幺喝六 元 无名氏《气英布》:“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,村棒棒呼幺喝六。”
猛虎添翼 《人民日报》1964.1.26:“一旦掌握了文化、科学技术的武器,就像猛虎添翼一般。”
反躬自问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好恶无节于内,知诱于外,不能反躬,天理灭矣。”
鼓舌扬唇 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一折:“鼓舌扬唇,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。”
郢人运斧 《人民日报》1957.5.10:“这真不亚于郢人运斧的本领,也不弱于西医开肠破肚所需要的准确与细心。”
海誓山盟 宋 辛弃疾《南乡子 赠妓》词:“别泪没些些,海誓山盟总是赊。”
鲸吞蚕食 清 王韬《英宜保土》:“若土耳机三土一旦为俄所鲸吞蚕食,则地兼三海,拓疆万里。”
权衡利弊 邓小平《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》:“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,要依据不同对象,权衡利弊,审慎处理。”
百舍重茧 《尸子 止楚师》:“墨子闻之,百舍重茧,往见公输般。”
萱花椿树 明汤显祖《牡丹亭 训女》:“祝萱花椿树,虽则是子生迟暮,守得见这蟠桃熟。”
克尽厥职 清·无名氏《说呼全传》第一回:“又蒙圣恩,命俺叨袭父职,敢不克尽厥职。”
片甲不回 《三国志平话》中卷:“张飞笑曰:‘吾用一计,使曹公片甲不回。’”
缓兵之计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9回:“孔明用缓兵之计,渐退汉中,都督何故怀疑,不早追之?”
宗庙丘墟 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罔害蟠良》:“城市中喧喧嚷嚷,村野间哭哭啼啼,可惜车驾奔驰,生民涂炭,宗庙丘墟。”
骀背鹤发 明·陈继儒《读书镜》第四卷:“自竹马游戏,以至骀背鹤发,其相与周旋。”
救过不给 《秦并六国平话》下卷:“明主能行督责之术,以独断于上;群臣百姓救过不给,何变之敢图?”
魂颠梦倒 明·冯梦龙《锦堂月·金阊纪遇》套曲:“魂颠梦倒神未定,忽听得雨骤风狂闹五更。”
焚林竭泽 清·黄宗羲《明司马澹若张公传》:“窃恐焚林竭泽之后,能无鱼惊鸟散之忧?”
趋吉避凶 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母子分珠》:“趋吉避凶,儒者之事。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二回:“不然。圣人云:至诚之道,可以前知。吾等问于高明之人,当趋吉避凶。”
富国强民 先秦 商鞅《商君书 壹言》:“故治国者,其抟力也,以富国强兵也。”
积简充栋 清 方苞《万年宝历颂》:“窃惟我皇上盛德崇功,嘉言善政,虽积简充栋,未能殚尽。”
睚眦杀人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“解布衣,为任侠行权,以睚眦杀人。”
镂金错采 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·吴梅村诗》:“无意处虽镂金错采,终觉腻滞可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