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则勿惮改的成语故事

拼音guò zé wù dàn gǎi
基本解释过:过错,过失;惮:怕。有了过错,就不要怕去改正。
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主忠信……过则勿惮改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过则勿惮改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过则勿惮改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见多识广 |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还是大家宝眷,见多识广,比男子汉眼力,到胜十倍。” |
恼羞成怒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回:“那抚台见是如此,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,一时恼羞成怒。” |
指点江山 | 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: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” |
怒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 | 《五代史平话》:“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,才听得后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。” |
静言令色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翟方进传》:“兄宣静言令色,外巧内嫉。” |
殊涂同致 | 《晋书·嵇康传》:“故君子百行,殊涂同致,循性而动,各附所安。” |
真真假假 |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12回:“这姓铁的一个少年人,明明为贪色,却真真假假,百般哄诱他不动。” |
老虎头上扑苍蝇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老虎头上扑苍蝇,怎的?落得做好好先生。” |
日不暇给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封禅书》:“ 虽受命而功不至,至梁父矣而德不洽,洽矣而日有不暇给,是以即事用希。” |
惨澹经营 | 唐·杜甫《丹青引赠曹将军霸》:“诏谓将军拂绢素,意匠惨澹经营中。” |
无往不复 | 《易·泰》:“无平不陂,无往不复。”孔颖达疏:“初始往者必将有反复也。” |
人生如寄 | 南朝 梁 萧统《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》:“人生忽如寄,寿无金石固。” |
患至呼天 | 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二:“患至而后呼天,不亦晚乎!” |
非此即彼 | 张平《抉择》:“非此即彼,别无选择。” |
明升暗降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6回:“就是再添一千个都老爷,也抵不上两个监督、一个织造的好:这叫做‘明升暗降’。” |
万死不辞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但有使令,万死不辞!” |
煮豆燃萁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。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,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’帝深有惭色 |
拟规画圆 | |
云程万里 | 清·陈朗《雪月梅》第四回:“蒋士奇道:‘可喜!可喜!将来云程万里,正未可量。’” |
不愧不作 | 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。” |
吹毛洗垢 | 《北齐书·酷吏传·宋游道》:“游道禀性遒悍,是非肆口,吹毛洗垢,疮疵人物。” |
声色并厉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敦声色并厉,欲以威力便从己。” |
赤口白舌 | 唐 卢仝《月蚀》诗:“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,贪向何人家,行赤口毒舌,毒虫头上却吃月,不啄杀。 |
衣单食薄 | 毛泽东《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》:“例如八路军、新四军及其他军队,待遇最为菲薄,衣单食薄,弹药不继,医疗不备。” |
萤灯雪屋 | 宋 叶適《石洞书院记》:“游之兴废,家之盛衰占焉;学之兴废,人之盛衰占焉。学不待地也,萤灯雪屋,苟取尺寸,而圣贤之业可成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