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口玉牙的成语故事

拼音jīn kǒu yù yá
基本解释金;玉:比喻珍贵。在戏曲和旧小说中;常说皇帝是金口玉牙;说什么就是什么;不能随意更改。现比喻说一不二。也作“金口玉言”。
出处晋 夏侯湛《抵疑》:“今乃金口玉音,漠然沉默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金口玉牙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金口玉牙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不辱使命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三章:“寿昌大笑起来,掉头对着立群说:‘不辱使命!’” |
煞费苦心 | 清 李宝嘉《中国现在记》:“办河工难除积弊,做清官煞费苦心。” |
流连忘返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,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,从兽无厌谓之茺,乐酒无厌谓之亡。” |
谋及庶人 | 《尚书·洪范》:“谋及卿士,谋及庶人。” |
星星之火,遂成燎原 | 明·张居正《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》:“究观近年之事,皆起于不才武职、贪黩有司及四方无赖奸徒窜入其中激而构扇之,星星之火,遂成燎原。” |
不胜其任 | 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王怒,以为不胜其任矣。” |
兼容并包 | 西汉 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必将崇论闳议,创业垂统,为万世规。故驰骛乎兼容并包,而勤思乎参天贰地。” |
流落他乡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舍父逃走,流落他乡,撞东磕西,苦哉,阿弥陀佛。” |
百虑一致 | 语出《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何思何虑,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 |
一锤子买卖 | 老舍《女店员》第二幕:“咱们哪,砂锅砸蒜,一锤子的买卖,我永远不再到这儿来!” |
盛筵难再 | 唐 王勃《滕王阁诗序》:“胜地不常,盛筵难再。” |
超然象外 | 唐·司空图《诗品·雄浑》:“超以象外,得其环中。” |
景星庆云 | 明 方孝孺《御书赞》:“惟天不言,以象示人,锡羡垂光,景星庆云。” |
六朝脂粉 | 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赏月遇恶》:“且乐平生,尘寰事,六朝脂粉飞灰冷。” |
顾头不顾尾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你皆因年小时候,托着老子娘的福,吃喝惯了,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,没了钱就瞎生气。” |
融释贯通 | 清 戴名世《〈读易质疑〉序》:“世苟有通学古之士,潜心冥会,融释贯通,其于程朱继志述事,能补其所未及,是亦程朱之功臣也。” |
国脉民命 | 毛泽东《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》:“当此国难深重之秋,若犹不思变计,则日汪肆扰于外,奸徒破坏于内,国脉民命,岌岌可危矣。” |
顽铁生光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4回:“俗语道得好:运去黄金减价,时来顽铁生光。” |
百下百全 | 汉 班固《汉书 冯奉世传》:“以将军材质之美,奋精兵,诛不轨,百下百全之道也。” |
卷席而葬 | 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梁鸿》:“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,封修远伯,使奉少昊后,寓于北地而卒。鸿时尚幼,以遭乱世,因卷席而葬。” |
一字不爽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所责之事,皆系平日私语一字不爽。” |
花攒绮簇 | 明·袁宏道《游记·楞伽》:“骚人逸士之流,狭斜平康之伎,社南社北之儿,花攒绮簇,杂踏山间,不减上方、虎丘。” |
穿花纳锦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六回:“行者一一观之,都是些穿花纳锦,刺绣销金之物。” |
深虑远议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5回:“此事当深虑远议,不可造次。” |
假阶救火 | 《燕书》:“赵成阳堪,其宫火,欲灭之,无阶可升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