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目十行的成语故事

拼音yī mù shí háng
基本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。形容看书非常快。
出处宋 刘克庄《杂记六言诗》诗:“五更三点待漏,一目十行读书。”
一目十行的典故
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,记忆力很强。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,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,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。11岁时就博览群书,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。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,丹阳尹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一目十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过甚其词 | 茅盾《子夜》:“市面上的消息也许过甚其词。” |
盘古开天地 | 《明成化说唱词话·花关索出身传》:“自从盘古开天地,三皇五帝夏商君。” |
摇尾涂中 | 战国时,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,庄子对楚大夫说:听说楚国有神龟,死去已三千年,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。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,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?大夫说: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。庄子说: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。见 |
分而治之 | 清·俞樾《群经平议·周官二》“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”:“凡邦之有疾病者,疕疡者造焉,则使医分而治之,是亦不自医也。” |
玉堂金门 | 汉·荀悦《汉纪·成章纪》:“玉堂金门至尊之居,阴盛而灭阳,窃有宫室之象,玉氏之应。” |
词钝意虚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1回:“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,又因近日玉钏儿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,几个丫头对赖,没主儿,心下便起了疑。” |
过意不去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那妇人顿羹顿饭,欢天喜地伏侍武松,武松倒过意不去。” |
不期而同 | 郭沫若《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》:“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,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。” |
寝苫枕块 | 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居倚庐,寝苫枕块。” |
丢盔卸甲 | 元 孔学诗《东窗事犯》第一折:“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。” |
左右摇摆 | 《毛泽东选集》第三卷《附录: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:“由于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产生的左右摇摆、好走极端、华而不实、投机取巧……” |
文似其人 | 清·薛福成《庸庵笔记·史料·谈相》:“文似其人,数公道德文章之蕴,亦自有充积流露者。” |
无精打彩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七回:“言毕,只是长吁短叹无精打彩的,不象往日高兴。” |
无方之民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经解》:“是故隆礼由礼,谓之有方之士;不隆礼,不由礼,谓之无方之民。” |
白磨嘴皮 | |
悲喜交至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莲香》:“共话前生,悲喜交至。” |
怆地呼天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》:“又延两日,夫妻相继而亡,二子怆地呼天,号啕痛哭,恨不得以身代替。” |
明来暗往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0章:“马小辫跟马之悦明来暗往,大伙儿嘴上不说,心里都有数目字儿。” |
涩于言论 | 《宋书·南郡王义宣传》:“生而舌短,涩于言论。” |
纳士招贤 | 《战国策 燕策一》:“燕昭王即位,卑身厚币以招贤者。”元 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二折:“早则是泽及黎民,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,币帛降玄纁。” |
停工待料 |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68章:“五月十五日,上海日本第七纱厂停工待料。” |
神魂飞越 | 宋·王禹偁《谢加朝请大夫表》:“涕泗纵横,乱于縻绠,神魂飞越,若在烟霄。” |
鼓噪四起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如遇魏兵,不可大击,只鼓噪呐喊,以疑兵惊之。” |
万代之业 | 唐·王勃《三国论》:“不能恢崇万代之业,创建七百之基。” |
水明山秀 | 宋·张先《满江红·初春》词:“渐迤逦,水明山秀,暖生帘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