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鼻偷香的成语故事

拼音yǎn bí tōu xiāng
基本解释捂住鼻子去偷点燃的香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
出处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马颊本空禅师》:“师曰:‘节目上更生节目。’僧无语。师曰:‘掩鼻偷香,空招罪犯。’”
暂未找到成语掩鼻偷香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掩鼻偷香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门到户说 | 《孝经 广至德》:“君子之教以孝也,非家至而日见之也”汉 郑玄注:“言教非门到户至而日见而语之也。” |
并行不悖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” |
露红烟紫 | 宋·曾巩《芍药厅》诗:“小碧阑于四月天,露红烟紫不胜妍。” |
漫不经意 | 郭沫若《文艺论集 <瓦特 裴德的批评论>》:“有时不能莹然彻底而变化,好像漫不经意地在四处爆发着一个优美的结晶。” |
一了百了 |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八卷:“有资质甚高者,一了一切了,即不须节节用工也。” |
豺狼当涂 | 《晋书 熊远传》:“孝怀皇帝宫未反,豺狼当涂,人神同忿。” |
众散亲离 | 《晋书·慕容垂传》:“淮南之败,众散亲离,而垂侍卫圣躬,诚不可志。” |
十步九回头 |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伯喈夫妻分别》:“他那里,漫凝眸,正是马行十步九回头。” |
耳闻眼睹 | 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楔子:“老夫耳闻眼睹,非止一端,因而忧闷成疾。” |
蝶恋蜂狂 | 明 张凤翼《灌园记 太史赏花》:“知否,算蝶恋蜂狂,少不得为韶光一逗溜。” |
作作生芒 |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15回:“张雨帅眼光奕奕,常思染指中原,扩张势力,既得老徐密电,正好乘机展足,作作生芒。” |
悠悠扬扬 |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一回:“叮叮咚咚,悠悠扬扬,约有五十余人,进宫里来。” |
上吐下泻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0回:“化及见军士焦头烂额,后忽然又上吐下泻,一齐病倒,便放声大哭。” |
吾膝如铁 | 《元史·李齐传》:“吾膝如铁,岂肯为贼屈?” |
心粗气浮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0回:“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,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。” |
一佛升天,二佛出世 | 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六回:“那拉懿嫔回忆旧日慈眷,格外悲戚,哭得一佛升天,二佛出世,几乎有痛不欲生的形状。” |
束手待毙 | 《宋史 礼志十七》:“与其束手待毙,曷若并计合谋,同心戮力。” |
浪子回头 | 明·陈继儒《小窗幽记》:“浪子回头,仍不惭为君子。” |
乌舅金奴 | 宋·陶糓《清异录·器具》:“左右窃相谓曰:‘乌舅金奴正好作对。’” |
祸从口出,病从口入 |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71卷:“谚有‘祸从口出,病从口入’,甚好。” |
杜口结舌 | 汉·焦赣《易林·比之咸》:“杜口结舌,心中拂郁,去灾患生,莫所告冤。” |
枕戈披甲 | 清·龙翰臣《复唐子实书》:“今日之事,将因一乡而累及一邑,因一邑而累及一省。此非有人维持调护之,则外军枕戈披甲之士,抑郁不扬。” |
东讨西征 | 唐·杨炯《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髫年学剑,卯岁论兵,以身许国,东讨西征。” |
获陇望蜀 | 《后汉书 岑彭传》载:东汉初年,隗器和公孙述分别割据于陇、蜀两地,光武帝刘秀使岑彭等率军攻打隗器所占的西城、上邽两地,并在给岑彭的信中说:“两城若下,便可带兵南击蜀虏。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。” |
笼禽槛兽 | 唐·李复言《续玄怪录·薛佛》:“其心欣欣然,若笼禽槛兽之得逸,莫我如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