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的成语故事

拼音jiàn rén shuō rén huà,jiàn guǐ shuō guǐ huà
基本解释指看人说话与处事。形容人善于说话
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第二要嘴巴会说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,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捶胸顿足 | 明 李开先《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》:“有告之者,殊不之信也;已而知其实然,捶胸顿足,若不欲生。” |
入木三分 | 唐 张怀瓘《书断 王羲之》:“王羲之书祝版,工人削之,笔入木三分。” |
口蜜腹剑 |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》:“尤忌文学之士,或阳与之善,啖以甘言而阴陷之。世谓李林甫‘口有蜜,腹有剑’。” |
乱臣贼子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成《春秋》,而乱臣贼子惧。” |
夺眶而出 | 茅盾《子夜》六:“两粒大泪珠终于夺眶而出,掉在他的手上。” |
眼观四路,耳听八方 | 清·文康《新儿女英雄传》:“强盗的本领,讲的是观六路,耳听八方。” |
寝苫枕戈 | 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·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》:“以大义言之,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时,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,不亦悖乎!” |
巧取豪夺 | 宋 苏轼《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》:“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;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 |
高天厚地 | 明·吴承恩《贺金耻齐翁媪齐寿障词》引:“高天厚地,共启长年。” |
进退损益 | 南朝·宋·慧琳《武丘法纲法师诔》:“来不濡足,去不绝……进退损益。” |
肘胁之患 | 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王文端》:“明张差之事,殷鉴犹存,吾见上时必当极力言之,以除肘胁之患。” |
不惜一切 | 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张彪就像扑灭荒火一样,不惜一切地正在大搞抄家、分斗运动。” |
兴风作浪 | 元 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一折:“嘉州有冷,源二河,河内有一健蛟,兴风作浪,损害人民。” |
一重一掩 | 唐·杜甫《岳麓山道林二寺行》诗:“一重一掩吾肺腑,山鸟山花吾友于。” |
口传心授 | 明 解缙《春雨杂述 评书》:“学书之法,非口传心授,不得其精。” |
两边倒 | 莫应丰《将军吟》第26章:“你们这些年轻人,都是墙头草,风吹两边倒的。” |
断鹤续凫 | 庄周《庄子 骈拇》:“长者不为有余,短者不为不足。是故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,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 |
慌张失措 | 明·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25回:“卿家非时而来,慌张失措,有何事故?” |
车无退表 | 《国语·晋语上》:“张侯御曰:‘三军之心在此车也,其耳目在于旗鼓。车无退表,鼓无退声。’” |
穷山恶水 | 清 王濬卿《冷眼观》:“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,是为穷山;水虽秀而只鳞莫睹,是为恶水。” |
菲衣恶食 | 《宋史·李韶传》:“九重菲衣恶食,卧薪尝胆,使上下改虑易听,然后可图。” |
揎拳捋袖 | 元·杨景贤《刘行首》第二折:“欺良压善没分晓,揎拳捋袖行凶暴。” |
甄奇录异 | 《三国志·吴志·步骘传》:“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,诸葛瑾……李肃、周条、石幹十一人,甄别形状。”裴松之注引三国·吴·韦昭《吴书》:“[李肃]善论议,臧否得中,甄奇录异,荐述后进,题目品藻,曲有条贯,众以此服之。” |
村歌社舞 | 宋·杨万里《宿新市徐公店》诗:“春光都在柳梢头,拣折长条插洒楼。便作在家寒食看,村歌社舞更风流。” |
搏砂弄汞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5回:“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,就拿住他,也似搏砂弄汞,捉影捕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