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言不烦的成语故事

拼音yào yán bù fá
基本解释要:简要;烦:烦琐。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;一点不罗嗦。
出处三国 魏 管辰《管辂别传》:“可谓要言不烦也。”
要言不烦的典故
三国时期魏国少府丞管辂精通天文地理及《易经》和占卜术,吏部尚书何晏请管辂到家中作客,朋友邓先生请管辂谈谈《易经》中的义理。管辂要言不烦地回答他的问题,并为他们占了一卦,均为凶兆。果然十天后,他们俩被司马懿杀害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要言不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佳人薄命 | 宋 辛弃疾《贺新郎 送杜叔高》:“自昔佳人薄命,对古来,一片伤心月。” |
戴头识脸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6回:“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!戴头识脸的,也这般啰唣!” |
千里鹅毛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5回:“今日华诞,特备的几件菲仪,聊表千里鹅毛之意。” |
倚势凌人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:“吾姓关,名羽,字长生,后改云长,河东解良人也。因本处势豪,倚势凌人,被吾杀了;逃难江湖,五六年矣。” |
中庸之道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。” |
痴心妇人负心汉 | 明·陆采《怀香记·引示池楼》:“痴心妇人负心汉,这等相思空好看。” |
马前卒 | 唐 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一为马前卒,鞭背生虫蛆;一为公与相,潭潭府中居。” |
耻居人下 | 宋 陈亮《谢曾察院启》:“伏念某本无他长,耻居人下。常想英豪之行事,堕乃尘凡。” |
歧路徘徊 | 南朝 齐 谢眺《观朝雨》:“动息无兼遂,歧路多徘徊。” |
蛇盘鬼附 | 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·诗文·诗文论于肃愍是非》:“呜呼!自昔权奸将有所不利于忠勋之臣,则必内置腹心,外张羽翼,蛇盘鬼附,相与无间,而后得以逞焉。” |
秘而不言 | 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第七卷:“骋益忧惧,秘而不言。” |
人自为政 | 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格局》:“传奇格局,有一定而不可移者,有可仍、可改,听人自为政者。” |
坛坛罐罐 |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敌人进攻时,对付的办法是‘御敌于国门之外’,‘先发制人’,‘不打烂坛坛罐罐’,‘不丧失寸土’,‘六路分兵’。” |
贫穷潦倒 | |
百宝万货 | 清 龚自珍《尊隐》:“天下法宗礼,族归心,鬼归祀,大川归道,百宝万货,人功精英,不翼而飞,府于京师。” |
淫荒无度 | 汉·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诚淫荒无度,不知其不可也。” |
风雨飘零 | 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十二:“风雨飘零,心神不宁,骨节疼痛,都足以引起他们剧列的忿怒。” |
谠论侃侃 | 宋 苏舜钦《祭滕子京文》:“往往谏列,谠论侃侃;屡触权要,卒就贬窜。” |
瓮中捉鳖 | 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四折:“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,管叫他瓮中捉鳖,手到拿来。” |
翩翩年少 | |
自吹自捧 | 鲁迅《花边文学 化名新法》:“‘除了万不得已之外’,‘我希望’一个文人也不要化为‘社’,倘使只为了自吹自捧,那真是‘就近又有点卑劣了’。” |
投河觅井 | 俞平伯《中年》:“但是在另一方面,说非看不可,或者没有得看,就要跳脚拍手,以至于投河觅井。” |
香饵之下,必有死鱼 | 《三略·上略》:“香饵之下,必有死鱼;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。” |
雄深雅健 | 《新唐书·柳宗元传》:“韩愈评其文曰:‘雄深雅健,似司马子长,崔、蔡不足多也。’” |
南方之强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南方之强与?北方之强与?抑而强与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