燔书阬儒的成语故事


燔书阬儒

拼音fán shū gāng rú

基本解释焚毁典籍,坑杀书生。同“焚书坑儒”。

出处《汉书 地理志下》:“昭王曾孙政并六国,称皇帝,负怙威,燔书阬儒,自任私智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燔书阬儒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燔书阬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心里有鬼 莫应丰《将军吟》第28章:“你这个小子,心里有鬼,不甘心。”
头上末下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19回:“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,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!”
吹胡子瞪眼 刘绍棠《渔火》第一章三:“这个挨了骂的司务长恼羞成怒,吹胡子瞪眼,在桥上张牙舞爪。”
身先士卒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当敌勇敢,常为士卒先。”
改弦易辙 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 张杜皆有后》:“使其子孙改弦易辙,务从宽厚,亦足以盖其父之愆。”
各抒己见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4回:“据我主意,何不各抒己见,出个式子,岂不新鲜些?”
杀风景 宋 晏殊《煮茶》诗:“未向人间杀风景,更持醪醑醉花前。”
溯源穷流 《清史稿·艺术·杨沂孙传》:“世臣创明北朝书派,溯源穷流,为一家之学。”
杯蛇鬼车 《水浒传》第九五回:“况我兵惊恐,凡杯蛇鬼车,风兵草甲,无往非撼志之物。”
革邪反正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勖学》:“荡汰积埃,革邪反正。”
朱门绣户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封三娘》:“娘子朱门绣刻户,妾素无葭莩亲,虑致讥嫌。”
心浮气盛 孙犁《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》:“好在还没惹出什么大祸,我后来就不敢再这样心浮气盛了。”
行不逾方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班彪传上论》:“班彪以通儒上才,倾侧危乱之间,行不逾方,言不失正,仕不急进,贞不违人。”
拖浆带水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58回:“若拖浆带水,就不是汉子了。”
人存政举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其人存,则其政举。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
计穷势迫 明·蹇义《上言十事疏》:“计穷势迫,愿投充军,原其本情,岂所得已。”
雷惊电绕 宋·何蘧《春渚纪闻·赵德麟跋太白帖》:“虽自九天分派,不与万李同林。步处雷惊电绕,空余翰墨窥寻。”
害人先害己 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137回:“常言道,害人先害己,这话诚然不错,小子也是该死的。”
面壁虚构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2章:“这位名震一时的北洋派勇将,完全变成了一个面壁虚构的神话家。”
及溺呼船 《典略》:“臣闻扬汤止沸,不如灭火去薪,溃痈虽痛,胜于养肉,及溺呼船,悔之无及。”
慎小事微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昔者圣王本厚民生,审知祸福之所生,是故慎小事微,违非索辨以根之。”
恨海难填 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”
瑶池女使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题画》:“望咫尺青天,那有个瑶池女使,偷递情笺。”
走笔成文 明·无名氏《登瀛洲》第二折:“都要可便吟诗和韵,题着这新建瀛洲,则要个字意相关,走笔成文。”
大事化小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7回:“他再借些,自然是大事化小,小事化无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