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正无私的成语故事

拼音gāng zhèng wú sī
基本解释刚:刚直;正:正直。刚直方正而没有私心。
出处明·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27回:“为人刚正无私,不轻一笑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刚正无私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刚正无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大开眼界 | 唐 李濬《松窗杂录 楚儿》:“光业马上取笔答之曰:‘大开眼界莫言冤’。” |
始乱终弃 | 唐 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始乱之,终弃之,固其宜矣。” |
措手不迭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1卷:“薛明看见军伍散乱,心中着忙,措手不迭,被钟明斩于马下。” |
价廉物美 | 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 |
揠苗助长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芒芒然归,谓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,予助苗长矣。’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” |
过河拆桥 | 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:“你休得顺水推船,偏不许我过河拆桥。” |
天道恢恢 | 《西游补》第八回:“天道恢恢,法律无情。一切掌善司恶刑使,毋得以私犯公,自投罗网。” |
横戈盘马 | 宋·陆游《蝶恋花·离小益作》词:“忽记横戈盘马处,散关清渭应如故。” |
强龙不压地头蛇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5回:“你也忒自重了,更不让我远乡之僧--也罢,这正是'强龙不压地头蛇'。” |
云龙鱼水 | 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14卷:“宣宗幸万寿山、玉澜堂,锡宴十五老臣……云龙鱼水,夫岂偶然。” |
高姓大名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五回:“宋江、花荣慌忙下马,扶起那两位壮士道:‘且请问二位壮士高姓大名?’” |
治不忘乱 | 《易经·系辞下》:“是故,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” |
索然无味 | 明 杨慎《丹铅杂录 论衡》:“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……说尽,则索然无味。” |
独木不林 | 汉 崔骃《达旨》:“高树靡阴,独木不林。” |
囊橐萧瑟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5回:“老夫闻知,惟恐被害,逃到外洋。无耐囊橐萧瑟,衣食甚难。” |
靡颜腻理 | 战国楚·宋玉《招魂》:“靡颜腻理,遗视绵些。” |
高枕安寝 | 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故北狄不服,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。” |
马尘不及 | 明·都穆《都公谭纂》卷上:“王行昔望吾舅马尘不及,何先友为?” |
王公贵人 | 《晋书·秦秀传》:“王公贵人,复何畏哉!” |
游心骋目 | 宋·吴潜《哨遍·括兰亭记》词:“于宇宙之中,游心骋目,此娱信可乐只。” |
统一口径 | 莫应丰《将军吟》第41章:“联合宣传队里头有的工人和战士似乎有话不敢说,都是统一的口径。” |
衡短论长 | 清·章学诚《文史通义·申郑》:“末学肤受,本无定事物的优劣。而抑扬其间,妄相拟议,遂与比类纂辑之业同年而语,而衡短论长,岑楼寸木且有不敌之势也,岂不诬哉?” |
望屋以食 | 宋·叶适《外论》:“而绛灌之为丞相主国论者,故奋挺大呼望屋以食之人也,是亦安能知先王之意哉!” |
虎穴得子 | 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·佛顶菊》:“先生之作,诚可谓虎穴得子矣!” |
方巾长袍 | 鲁迅《病后杂谈之余》:“国画呢,方巾长袍,或短褐椎髻,从没有见过一条我所记得的辫子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