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鳞西爪的成语故事

拼音dōng lín xī zhǎo
基本解释原指画在云中的龙这里露一片鳞;那里露一只爪;不见全貌。现比喻零碎散乱、不全面。
出处清 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第二节:“以上所引,虽东鳞西爪,语焉不详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东鳞西爪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东鳞西爪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落落大方 | 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9回:“杜雍却不推辞,将通身换了,更觉落落大方。” |
阳春白雪 | 战国 楚 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其为《阳阿》、《薤露》,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,其为《阳春》、《白雪》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。” |
和平共处 | 茅盾《新疆风土杂忆》:“故牵强附会,合佛道为一,又拉上孔子作陪,以便和平共处。” |
高不成低不就 | 宋 陈师道《宿柴城》诗:“起倒不供聊应俗,高低莫可只随缘。” |
性命交关 | 清 夏纶《杏花村 监闹》:“此事是你我性命交关的事。” |
骄兵之计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回:“孟达暗暗发书,申报玄德,说‘黄忠连输数阵,现今退在关上。’玄德慌问孔明。孔明曰:‘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。’” |
知书明理 | 老舍《骆驼样子》:“仿佛谁都是混帐,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。” |
酒后茶馀 | |
空口说空话 | 孙中山《说知难行易》:“你们广西有几百万人,不是几个人能够教得成的,也不是空口说空话可以算得事的。” |
始终不渝 | 《晋书 陆晔传》:“格勤贞固,始终不渝。” |
寄迹山林 | 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四回:“虽欲寄迹林泉,不但不敢,亦且不忍。” |
甄才品能 | 《南齐书·郁林王纪》:“东西二省府国,长屯所积,财单禄寡,良以矜怀。选部可甄才品能,推校年月,邦守邑示,随宜量处,以贫为先。” |
忧国哀民 | 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救边》:“会坐朝堂,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,苟转相顾望,莫肯违止。” |
贫贱之知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:“(光武帝)谓弘曰:‘谚言贵易交,富易妻,人情乎?’弘曰:‘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’” |
风清弊绝 | 宋 周敦颐《拙赋》:“天下拙,刑政彻,上安下顺,风清弊绝。” |
国脉民命 | 毛泽东《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》:“当此国难深重之秋,若犹不思变计,则日汪肆扰于外,奸徒破坏于内,国脉民命,岌岌可危矣。” |
流风遗泽 | 宋·曾巩《太祖皇帝总叙》:“太祖经始大基,流风遗泽,所被者远,五圣遵业至今,百有二十余年。” |
众怨之的 | 清 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一回:“可见得我们就这大关的事不是好事,我这当督检的,还是众怨之的呢。” |
有征无战 | 《晋书·乐志下》:“言宣帝致讨吴方,有征无战也。” |
自新改过 | |
独弦哀歌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子非夫博学以拟圣,於于以盖众,独弦哀歌,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?” |
昌亭之客 | 《汉书 韩信传》:“韩信,淮阴人。家贫无行,不得推择为吏……从下乡南昌亭长食。” |
海约山盟 | 宋·欧阳修《解仙佩》:“问海约山盟何时,镇教人,目断魂飞。” |
侯门如海 | 唐 崔郊《赠女婢》诗:“公子王孙逐后尘,绿珠垂泪滴罗巾。侯门一入深如海,从此萧郎是路人。” |
啖饭之道 | 鲁迅《隐士》:“登仕,是啖饭之道,归隐,也是啖饭之道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