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夫肉眼的成语故事


凡夫肉眼

拼音fán fū ròu yǎn

基本解释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。也比喻平凡的见识。

出处《法华经》:“凡夫浅识,深著五欲。” 唐·玄奘译《赞弥勒四礼文》:“凡夫肉眼未曾识,为现千尺一金躯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凡夫肉眼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凡夫肉眼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矢志不渝 《晋书 谢安传》:“安虽受朝寄,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于言色。”
闲情逸致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老爷这趟出来,更是闲情逸致,正要问问沿途的景物。”
门到户说 《孝经 广至德》:“君子之教以孝也,非家至而日见之也”汉 郑玄注:“言教非门到户至而日见而语之也。”
经验主义 邓小平《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》:“这种恶劣的经验主义,使我们遭受了严重的损害。”
天不绝人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8回:“也是天不绝人,放他一条活路。”
忧心悄悄 《诗经·邶风·柏舟》:“忧心悄悄,愠于群小;觏闵既多,受侮不少。”
不哼不哈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68章:“马之悦仔细地看着,不哼不哈,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,稳稳地落了下来。”
歪风邪气 柳青《狠透铁》:“只有王以信装得镇静,面不改色,还对高书记说:早应当整整社员里头的歪风邪气了。”
计无付之 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,非能勇也,其计画无复之耳。”
饥餐渴饮 《京本通俗小说 碾玉观音》:“离不得饥餐渴饮,夜住晓行,迤里来到衢州。”
因时施宜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韦贤传论》:“汉承亡秦绝学之后,祖宗之制因时施宜。”
鹅存礼废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如今却把这奠雁的古制化雅为俗,差个家人送来,叫作通信,这就叫做鹅存礼废。”
无空不入 茅盾《清明前后》第四幕:“种种法规,一切措施,马上又变活了,投机是满天飞跃,无空不入。”
遗恩余烈 《后汉书 王昌刘永传论》:“观更始之际,刘氏之遗恩余烈,英雄岂能抗之哉!”
赏不遗贱 春秋·齐·晏婴《晏子春秋·内篇问》:“诛不避贵,赏不遗贱,不淫不乐,不遁于哀,尽智导民而不伐焉。”
盲人扪烛 民意《告非难民生主义者》第三节:“盲人扪烛,而以为日,欲正告之,则不能免于词费。”
忘情负义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3回:“后来宝玉明白了,旧病复发,常时哭想,并非忘情负义之徒。”
跑马卖解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六回:“是一班粤西来的跑马卖解的,里头有两个云南的苗女,走绳的技术非常高妙,能在绳上腾踏纵跳,演出各种把戏。”
千补百衲 元·无名氏《醉太平·叹子弟》:“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,穿一件千补百衲藏形袄。”
千古独步 宋·张戒《岁寒堂诗话》卷上:“颜鲁公之书,雄姿杰出,千古独步,可仰而不可及耳。”
魂惊魄惕 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第三卷:“予见之而魂惊魄惕,此予向者意地中固有之局,何斯人之先得我心邪?”
高谈虚论 《六韬·上贤》:“不图大事,贪利而动,以高谈虚论,说于人主,王者慎勿使。”
长安少年 明 宋濂《<杏庭摘稿>序》:“燕姬越女,巧自衒鬻于春风之前,冀长安少年,为之一顾。”
敛声匿迹 《解放日报》1944.8.18:“这样,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。”
以简御繁 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书·江秉之传》:“复出为山阴令,民户三万,政事烦扰,讼诉殷积,阶庭常数百人,秉之御繁以简,常得无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