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口而出的成语故事

拼音tuō kǒu ér chū
基本解释指话语未经思索;随口而言。脱口:不加思索地开口说。
出处清 吴趼人《瞎骗奇闻》:“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,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脱口而出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脱口而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甘之如饴 | 宋 真德秀《送周天骥序》:“非正义之富贵,远之如垢污;不幸而贱贫,甘之如饴蜜。” |
读书三余 | 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遇传》云:“人有从学者,……从学者云,苦渴无日。遇言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:‘三余’之意。遇言: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晴之余。” |
心悬两地 | 清·唐芸洲《七剑十三侠》第103回:“怎奈此时是惊弓之鸟,又是心悬两地,记念着前山池大鬓,不知胜负如何。” |
挑大梁 | 金玉舟《赵匡胤》第19章:“他不再是惹事生非的公子哥,而是个有战略思想,能挑大梁的好汉了。” |
迎头痛击 | 清 吴趼人《发财秘诀》第十回:“倘使此辈都是识事务熟兵机之员,外人扰我海疆时,迎头痛击,杀他个片甲不回。” |
贫病交加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暮年之人,那禁得贫病交攻,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。” |
开雾睹天 | 汉 徐干《中论 审大臣》:“文王之识也,灼然若披云而见日,霍然若开雾而观天。” |
高楼大厦 | 元 无名氏《九世同居》第一折:“亲戚同高楼大厦,朋友共肥马轻车。” |
喃喃细语 | 《北史 隋 房陵王勇传》:“乃向西北奋飞,喃喃细语。” |
碌碌庸才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4回:“汝碌碌庸才,非经济之具,不可滥厕冠裳也。” |
鹄面鸠形 | 《明史 忠义传七 耿廷箓》:“小怨必报,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;私恩必酬,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。” |
衣冠土枭 |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七:“苏楷、高贻休、萧闻礼,皆人才寝陋……河朔人士,目苏楷为衣冠土枭。” |
白面书郎 | 唐 白居易《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》:“昔为白面书郎去,今作苍颜赞善来。” |
桀骜自恃 | 《十月》1981年第3期:“他在业务上有时固执,却不像沈巧说的那样桀骜自恃。” |
额手称颂 | 《野叟曝言》第五七回:“须臾,任公等喜孜孜的陆续了出来,诉说所以,没一个不咋舌惊叹,如醉如梦,额手称颂,欣喜欲狂。” |
逐客令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回:“二位如再喧哗,不独耽误娇音妙舞,恐金母要下逐客令了。” |
开口见胆 | 宋·宗绍《无门关·赵州洗钵》:“赵州开口见胆,露出心肝。” |
视同拱璧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4回:“求着他一副对子,一把扇子,那就视同拱璧,也不管他的字好歹。” |
贱敛贵发 | 《新唐书·郑珣瑜传》:“既至河南,清静惠下,贱敛贵发,以便民。” |
着作等身 | |
遗珠弃璧 | 宋·陆游《〈曾裘父诗集〉序》:“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,盖不止此,遗珠弃璧,识者兴叹。” |
烟蓑雨笠 | 宋·苏轼《书晁说之〈考牧图〉后》诗:“烟蓑雨笠长林下,老去而今空见画。” |
相安相受 | |
涂歌里咏 | 南朝·梁·沈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》:“老安少怀,涂歌里咏。莫不欢若亲戚,芬若椒兰。” |
三谏之义 | 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