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盘烛龠的成语故事

拼音zhōng pán zhú yuè
基本解释烛:指烛光;龠:古时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。形容因学识浅陋而造成错误。
出处宋·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,或告之曰:‘日之状如铜盘。’扣盘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烛。’扪烛而得其形。他日揣龠,以为日也
暂未找到成语钟盘烛龠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钟盘烛龠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大张旗鼓 | 清 张春帆《宦海》:“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,便大张旗鼓,排齐队伍,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。” |
乘虚而入 | 宋 张君房《去芨七筌》第120回:“将至所居,自后垣乘虚而入,径及庭中。” |
福无双降,祸不单行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5回:“这才是福无双降,祸不单行。我才脱了天条死难……又撞着这般恶魔,他来害我!” |
旷日引月 | 宋 朱熹《与黄枢密书》:“旷日引月,不闻进发之期。” |
看菜吃饭,量体裁衣 | 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‘看菜吃饭,量体裁衣。’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事。” |
进退首鼠 | 宋·陈亮《与应仲实书》:“又思此别相见定何时,进退首鼠,卒以其所欲求正于仲实者而寓之书。” |
女流之辈 |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八回:“你女流之辈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,老熊做阴阳的人,一惟酒食是图而已。” |
父母之国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大鲁,坟墓所处,父母之国,国危如此,二三了何为莫出?” |
屈节辱命 | 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屈节辱命,虽生,何面目以归汉。” |
反躬自责 | 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无花的蔷薇之二》:“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,应如何反躬自责,激发一点天良?” |
破国亡宗 | 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》第五卷:“用商鞅桑宏羊之术,破国亡宗者皆是也。” |
傍观者审,当局者迷 | 宋·马永卿《懒真子》第三卷:“夫为人画策,则工;若自为计,多拙。故曰傍观者审,当局者迷。” |
课语讹言 | 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咱家里有课语讹言的,怎奈何?娘,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,恐带累咱们!” |
盘空硬语 | 唐·韩愈《荐士》:“横空盘硬语,妥贴力排奡。” |
矜能负才 | 《晋书·唐彬传》:“邓艾忌克诡狭,矜能负才,顺从者谓为见事,直言者谓之触迕。” |
冒名接脚 | 《旧唐书 韦陟传》:“后为吏部侍郎,常病选人冒名接脚,阙员既少,取士良难。” |
舞榭歌楼 | 宋 沈唐《望海潮》词:“松偃旧亭,城高故国,空余舞榭歌楼。”元 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二折:“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,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楼?” |
不分主次 | 王朔《动物凶猛》:“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,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,我还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种说法。” |
咬得菜根 | 宋·朱熹《小学·善行实敬身》:“汪信民尝言:‘人常咬得菜根,则百事可做。’” |
锢聪塞明 | 清·谭嗣同《黄颖初<传音快字简法>叙》:“强其繁而简之,是锢聪塞明,陋天下者也。” |
弱管轻丝 | |
千古一时 | 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四:“今天下之机杼在王,王若出兵以临中原,天下响应,此千古一时也。” |
分烟析产 | 《宋史·食贷志上二》:“其分烟析产,典卖割移,官给契,县置簿,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。” |
物以群分 | 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” |
和气致祥,乖气致异 | 西汉·刘向《条灾异封事》:“由此观之,和气致祥,乖气致异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