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愤填胸的成语故事

拼音yì fèn tián xiōng
基本解释指胸中充满义愤。
出处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[十三妹]把白脸儿狼、傻狗二人商量的伤天害理的这段阴谋听了个仔细,登时义愤填胸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义愤填胸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义愤填胸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黄公好谦 | 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“齐有黄公者,好谦卑。有二女,皆国色。” |
礼先一饭 | 清·钱谦益《答王于一秀才论人》:“以仆礼先一饭,为识路之老马。” |
作恶多端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2回:“想当初作恶多端,这三四日斋戒,那里就积得过来。” |
不屈不挠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乐昌笃实,不桡(挠)不诎(屈)。” |
独断专行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,不把督抚放在眼里。” |
朽木难雕 | 《南史·颜延之传》:“尚之望见便阳眠,延之发帘熟视曰:‘朽木难雕’。” |
郐下无讥 |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吴公子札来聘……为之歌《陈》,曰‘国无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郐》以下无讥焉。”杜预注:“《郐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闻此二国歌,不复讥论之,以其微也。” |
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年》:“不有废也,君何以兴?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” |
返我初服 | 三国·魏·曹植《七启》:“愿返初服,从子而归。” |
别类分门 | 清 蒋士铨《临川梦 隐奸》:“将江浙许多穷老名士,养在家中,寻章摘句,别类分门,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。” |
沽誉买直 | 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建炎二年》:“若方其争论新法之际,便行窜黜,谓之立异好胜,谓之沽誉买直,谓之非上所建立,谓之不能体国,谓之不遵禀处分,言章交攻,命令切责,亦不能成其美矣。” |
骏骨牵盐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大行,蹄申膝折。” |
燔书阬儒 | 《汉书 地理志下》:“昭王曾孙政并六国,称皇帝,负怙威,燔书阬儒,自任私智。” |
羞人答答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楔子:“这小贱人倒会放刁,羞人答答的,怎生去。” |
义形于色 | 《公羊传 桓公二年》:“孔父正色而立于朝,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。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。” |
桑田沧海 | 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麻姑》:“麻姑自说云,接待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” |
白花心血 | |
饥焰中烧 | 清 王韬《淞隐漫录 王蟾香》:“日既暮,枵腹独行衢市间,饥焰中烧,无所为计。” |
仰息他人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转思三十里非遥,何必仰息他人。” |
高亭大榭 | 宋·李恪非《书洛阳名园记后》:“高亭大榭,烟火焚燎,化而为灰烬。” |
狩岳巡方 | 《梁书·武帝纪中》:“观风省俗,哲后弘规;狩岳巡方,明王盛轨。” |
修文地下 | 唐·杜甫《哭李常侍郎》诗:“一代风流尽,修文地下深。” |
睚眦之忿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自此诸为怨隙者,因相陷害,睚眦之忿,滥入党中。” |
远见明察 |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智术之士,必远见而明察。” |
茹泣吞悲 | 南朝·齐·王融《画汉武北伐图上疏》:“北地残氓,东部遗老,莫不茹泣吞悲,倾耳戴目,翘心仁政,延首王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