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露之悲的成语故事


霜露之悲

拼音shuāng lù zhī bēi

基本解释对父母先祖的悲思。

出处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终制》:“若报罔极之德,霜露之悲,有时斋供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霜露之悲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霜露之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 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。”
不可造次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5回:“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,杨仪等必投魏矣。此事当深虑远议,不可造次。”
含糊其辞 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7回:“二人先受岸贾之嘱,含糊其词,不肯替赵氏分辨。”
六韬三略 唐 黄滔《祭南海南平王》:“天生大贤,浚六韬三略之才谋。”
花明柳暗 唐 李商隐《夕阳楼》诗:“花明柳暗绕天愁,上尽重城更上楼。”
渤澥桑田 宋 苏轼《送乔仝寄贺君》诗之二:“不惊渤澥桑田变,来看龟蒙漏泽春。”
粉饰门面 周恩来《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——新专制主义》:“各级参议会、新县制等,都是粉饰门面的欺人摆设。”
珠绕翠围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棋游》:“纷纭,绣幕雕轩,珠绕翠围,争妍夺俊。”
无形之罪 《隋书·炀帝纪》:“绩著经纶,或恶其直道,或忿其正议,求其无形之罪,加以刎颈之诛。”
开国元老 《北史·赵普传》:“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,开国元老,参谋缔构,厚重有识。”
蹈常习故 宋·苏轼《伊尹论》:“后之君子,蹈常而习故,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。”
出死入生 唐·黄滔《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》:“夫如是大雄之力,出死入生;至诚之神,感天动地。”
八索九丘 汉·孔安国《尚书序》:“八卦之说,谓之八索;索,求其义也。九州之志,谓之九丘;丘,聚也。”
齿牙馀论 《南史 谢脁传》:“士子声名未立,应共奖成,无惜齿牙馀论。”
吃醋拈酸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2卷:“只怕你吃醋拈酸。”
同恶相恤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“简书,同恶相恤之谓也。”
下帷攻读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下帷讲诵,弟子传,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”
谊不敢辞 清·顾炎武《答陈亮工书》:“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,谊不敢辞,已具一稿,藏之箧中。”
洞鉴古今 《旧唐书·王及善等传论》:“苟非洞鉴古今,深识王霸,何由立其高论哉。”
残忍不仁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卓传》:“卓性残忍不仁,遂以严刑胁众。”
题名道姓 元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一折:“这个穷弟子孩儿,要钱则要钱,题名道姓怎的。”
勇动多怨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智慧外通,勇动多怨,仁义多贵。”
敦默寡言 《续资治通鉴·元泰定帝泰定元年》:“回回、博果密之子,库库之兄也,敦默寡言,嗜学能文。”
断圭碎璧 宋·王应麟《困学纪闻·仪礼》:“虽寂寥片言,断圭碎璧,犹可宝也。”
醉玉颓山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嵇叔夜之为人也,岩岩若孤松之独立;其醉也,傀俄若玉山之将崩。”宋·秦观《满庭芳》词:“相如,方病酒,一觞一咏,宾有群贤。便扶起灯前,醉玉颓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