弓调马服的成语故事

拼音gōng diào mǎ fú
基本解释比喻办任何事情,应先做好准备工作。
出处《荀子·哀公》:“弓调而后求劲焉,马服而后求良焉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弓调马服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弓调马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贼人胆虚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1回:“这本是鸳鸯戏语,叫他出来,谁知他贼人胆虚,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。” |
独树一帜 | 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:“所以能独树一帜者,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。” |
手忙脚乱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》:“问:‘如何是大悲境?’师曰:‘千眼都来一只收。’曰:‘如何是境中人?’师曰:‘手忙脚乱。’” |
年富力强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后生可畏” 宋 朱熹注:“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,足以积学而有待,其势可畏。” |
戏彩娱亲 | 《艺文类聚 孝引列女传》:“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,年七十,常着五色斑斓衣,作婴儿戏。上堂,故意仆地,以博父母一笑。”《幼学琼林 卷二 祖孙父子类》:“戏彩娱亲,老莱子之孝。” |
如山压卵 | 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世宗纪》:“刘崇乌合之众,苟遇王师,必如山压卵耳。” |
登山蓦岭 | 明·无名氏《大劫牢》第三折:“今日亲将头领差,登山蓦岭践尘埃。” |
长林丰草 | 三国 魏 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赴蹈汤火,虽饰以金镳,飨以嘉肴,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。” |
殃国祸家 | 南朝·梁·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前轮折轴,后车覆轨,殃国祸家,亡身绝祀。” |
奉行故事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魏相传》:“相明《易经》,有师法,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,以为古今异制,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。” |
端本澄源 |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二:“春秋之时,天王之使,交驰于列国,而列国之君,如京师者绝少。夫子谨而书之,固以正列国之罪,而端本澄源之意,其致责于天王者尤深矣。” |
义正辞严 | 宋 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!” |
残年暮景 | 清 无名氏《说唐》第十回:“秦母见叔宝又要出门,眼中流泪道:“我儿,我残年暮景,喜的是相逢,怕的是别离。”” |
涕零如雨 | 《诗经·小雅·小明》:“念彼共人,涕零如雨。” |
捉鸡骂狗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:“次日,张氏晓得了,反怪媳妇做格,不去勾搭儿子干事,把一团美意,看做不良之心,捉鸡骂狗,言三语四,影射的发作了一场。” |
食不求甘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吾为天下母,而身服大练,食不求甘,左右但著帛布。” |
羊枣昌歜 | 明·吕坤《答孙月峰书》:“吾辈若不叛孔子,即博涉此书,为羊枣昌歜,有何不可?” |
肥头大耳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,倒生的肥头大耳。” |
呼牛作马 | 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昔者子呼我牛也,而谓之牛,呼我马也,而谓之马。” |
马尘不及 | 明·都穆《都公谭纂》卷上:“王行昔望吾舅马尘不及,何先友为?” |
濯缨弹冠 | 《艺文类聚》第35卷:“今大道既隐,子生末季,沉溺流俗,眩惑名位,濯缨弹冠,谘诹荣贵。” |
天知地知,你知我知 | 明·无名氏《女姑姑》第二折:“你又青春,我又年少,则除是天知地知,你知我知,咱两个好歹要成了这亲事罢。” |
撮土为香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京娘取笔题诗四句于壁上,撮土为香,望空中拜了四拜,将白罗汗巾,悬梁自缢而死。” |
磨砥刻厉 | 明·李东阳《成斋记》:“学必穷日夜磨砥刻厉,久而后有得焉。” |
不知端倪 | 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大宗师》:“反复终始,不知端倪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