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军三舍的成语故事


避军三舍

拼音bì jūn sān shè

基本解释指退让和回避。一舍:三十里。

出处见“避君三舍”。


避军三舍的典故

春秋时期,晋国内乱,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。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,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。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。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,两军在城濮相遇,重耳退避三舍,诱敌深入而大胜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避军三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慢条斯理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:“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,慢条斯理,如不在意如在意。”
往蹇来连 《周易·蹇》:“六四:往蹇来连。”
连城之璧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惠文王时,得楚和氏璧,秦昭王闻之,使人遣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”
掉书袋 《南唐书·彭利用传》:“利用对家人稚子,下逮奴隶,言必据书史,断言破句,以代常谈,俗谓之‘掉书袋’。”
弓折刀尽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今日拟打罗山寨,弓折刀尽。”
成日成夜 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一章:“成日成夜爆破声不断,好像这里在进行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大战。”
攧扑不破
精进不休 《追求》:“刻苦,沉着,精进不休。”
横头横脑
相对无言 宋 苏轼《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词:“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,相顾无言,唯有泪千行。”
说东忘西 柳青《狠透铁》:“再加上社员们负责的思想状况,劳神劳得他颠三倒四,说东忘西。”
寒底捞月 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:“我若今日见你呵,将你活剁做两三截,你要活时恰似井底捞明月。”
上不得台盘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胡老爹上不得台盘,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、称肉,乱窜。”
自轻自贱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二卷:“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,有凭有据,须不是你自轻自贱。”
方寸之木,高于岑楼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不揣其本而齐其末,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。”
一佛出世,二佛生天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三:“合家见防御说得伤心,一齐号哭起来。直哭得一佛出世,二佛生天,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。”
鼪鼬之迳
洞悉底蕴 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耆旧·十兰判官》:“先生自幼通于小学,及长,博极群书,于汉、唐先儒之学,无不洞悉底蕴。”
生死长夜 清·道霈《重刊<坛经>缘起》:“原夫大地众生,居生死长夜中。”
兵未血刃 郭沫若《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严武》:“高适是肃宗所任命的统帅,永王为地方兵力所击败身死之后,高适兵未血刃而罢。”
冗不见治 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三年博士,冗不见治。”
患难相恤 《河南程氏文集》第11卷:“度乡村远近为伍保,使之力役相助,患难相恤,而奸伪无所容。”
绳愆纠违 清·陈忱《续资治通鉴·宋真宗景德二年》:“中丞之职,非徒绳愆纠违,亦当顾国家大体。”
下笔有神 唐·王勃《绵州北亭公宴序》:“五际飞文,想群众之不让;一言留赠,知下笔之有神。”
适心娱目 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十卷:“予谓名人适心娱目,偶一为之,亦复何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