贪天之功的成语故事


贪天之功

拼音tān tiān zhī gōng

基本解释贪:贪图。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。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,把功劳归于自己。
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窃人之财,犹谓之盗,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。”


贪天之功的典故

春秋时期,晋文公重耳经过一番颠沛流离,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。为了报答有功之臣,他将跟随自己流亡的人列为一等功,给过帮助的为二等功,迎接归来的为三等功。赵衰、狐偃等因跟随流亡有功,无采地的封采地,有采地的加封。其他帮助的、迎归的一一有赏,连一般的小臣奴仆也赏钱币,皆大欢喜。

晋侯又贴出诏令:“如果有谁被遗漏了,请自己来报。”有个叫介子推的被遗漏了。

他的邻居看见诏令,便来找介子推。见他正在家里编草鞋,便说:“你以后不用再干这一行了,晋侯出了诏令找有功之人。你只要一露面,晋侯就想到你的好处,按功行赏。”介子推笑着没有回答。

他的母亲说:“你跟着晋侯流亡十九年,晋侯饥不择食时,你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他熬汤喝,没有功劳还有苦劳,你为什么不去见一见呢?”

子推说:“孩儿没有什么要求晋侯的,为什么要去呢?”邻居说:“你去见一见,封个一官半职,也领一些布和米,省得天天打草鞋了。”

子推说:“晋献公有九个儿子,只有主公最贤能。晋国属于主公,这是天意,有些人却误以为是自己的功劳。”“偷盗别人财产的人,被人叫盗贼。到晋侯那儿居功求赏等于贪天之功为己有,更加可耻。我愿意终生编草鞋,不愿意去争这份功劳。”

邻居走后,他的母亲说:“你是廉洁的人,我是廉洁的人的母亲,我们为什么不去隐居呢?”

当晚,介子推背着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贪天之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词钝意虚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1回:“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,又因近日玉钏儿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,几个丫头对赖,没主儿,心下便起了疑。”
耍花枪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:“明明是原棉问题,你还有另外一个看法,想耍什么花枪?”
厕身其间
牛蹄之涔 《淮南子 汜论训》:“夫牛蹄之涔,不能生鳣鲔。”《淮南子 俶真》:“牛蹄之涔,无尺之鲤。”北周 庾信《为杞公让宗师表》:“况复一枝倦曲,终危九层之台;一股涔蹄,必伤千里之驾。”
五里雾中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张楷传》:“性好道术,能作五里雾。”
讲古论今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,故意谭天说地,讲古论今,惊得先生一字俱无。”
若明若昧 清 俞正燮《癸巳类稿 以畜寡人义》:“此等若明若昧之论,作记者无由知之。”
恶人先告状 鲁迅《两地书》:“经我强硬的答复,没法对付,便用最终的毒计,就是以退为进,先发制人,亦即所谓‘恶人先告状’也。”
擘两分星 元 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第三折:“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,说一段从头的至尾。”
穷鸟归人 《魏书·张普惠传》:“夫穷鸟归人,尚或兴恻。”
蓬户桑枢 南朝·梁·江淹《诣建平王上书》:“下官本蓬户桑枢之人,布衣韦带之士。”
博闻辩言 《吕氏春秋·疑似》:“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。”
燕雀处屋 《孔丛子·论势》:“燕雀处屋,子母安哺,煦煦焉其相乐也,自以为安矣;灶突炎上,栋宇将焚,燕雀颜色不变,不知祸之将及也。”
仰承鼻息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9回:“回省之后,不特通省印委人员仰承鼻息,就是抚台……有时还让他三分。”
爱憎分明 续范亭《延安五老》诗:“爱憎分明是本色,疾恶如仇不宽恕。”
纷纷议论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4回:“这里李纨等纷纷议论,便传唤看园子的一干人来,叫把园门锁上。”
函矢相攻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矢人唯恐不伤人,函人唯恐伤人。”
言从计听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贿权》:“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,这就里机关不易言。”
锐挫气索 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第七卷:“任举败没,锐挫气索,晏起偷安,将士不得一见。”
扑心扑肝
千年一律 明·李贽《题孔子像于芝佛院》:“万口一词,不可破也;千年一律,不自知也。”
一偏之见 《宋史·刘述传》:“安石任一偏之见,改立新议,以害天下大公。”
设官分职 晋·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设官分职,营处署居。”
摘句寻章 元·汤式《一枝花·赠人》套曲:“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,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。”
怒从心上起 《五代史平话·梁》:“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,才听得后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