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

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
基本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。比喻尊师。
出处《宋史 道学传二 杨时》:“一日见颐,颐偶瞑坐,时与游酢侍立不去。颐既觉,则门外雪深一尺矣。”
程门立雪的典故
程颢、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。进士杨时,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,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,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,虚心求教。后来程颢死,他自己也有40多岁,但仍然立志求学,刻苦钻研,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。
于是,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,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,坐着假睡。这时候,外面开始下雪。这两人求师心切,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,不言不动,如此等了大半天,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,见杨时、游酢站在面前,吃了一惊,说道:“啊,啊!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?”这时候,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,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程门立雪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息兵罢战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只为宋朝南渡以后,绍兴、淳熙年间,息兵罢战,君相自谓太平,纵情逸乐。” |
游骑无归 | 明 王畿《答吴悟斋书》:“文公分致知格物为先知,诚意正心为后行,故有游骑无归之虑。” |
辞不获命 | 《庄子·天地》:“鲁君谓葂也曰:‘请受教。’辞不获命,既已告矣,未知中否。” |
锄强扶弱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2卷:“此等锄强扶弱的事,不是我,谁人肯做?” |
说不过去 | |
束缊举火 | 清·钱谦益《吕季臣诗序》:“国破家亡,年衰岁暮,束缊举火,轹釜待炊,季臣意殊安之。” |
唇齿相依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》:“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,盖以吴蜀唇齿相依,凭阻山水,有难拔之势故也。” |
冷冷清清 | 元·郑光祖《蟾宫曲·梦中作》:“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,淅留淅零暮雨初晴,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。” |
坦然自若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二回:“宝钗原不妄言轻动,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。”? |
说长说短 | 宋·叶适《爱日斋丛钞》第三卷:“词语甚工,然犹说长说短,说人说我,未能尽抱滕之意也。” |
告贷无门 | 李劼人《死水微澜》第一部:“是如何告贷无门,处处受别人的嘴脸。” |
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 | 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。” |
染蓝涅皂 | 唐 段成式《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中》:“姚司马者,寄居汾州……经年,二女精神恍惚,夜常明灯挫针,染蓝涅皂,未尝暂息,然莫见其所取也。” |
颊上三毫 | 清·张岱《右匮书自序》:“至其论赞,则淡淡数语,非颊上三毫,则晴中一画。” |
旧愁新恨 | 南唐 冯延巳《采桑子》词:“旧愁新恨知多少,目断遥天,独立花前,更听笙歌满画船。” |
形容枯槁 | 战国 楚 屈原《渔父》:“颜色憔悴,面容枯槁。” |
快步流星 | 单田芳《燕王扫北》第32回:“又等了一会儿,李七骑马回来了。只见他在府门外翻身下马,手提马鞭,快步流星进了里屋。” |
剖心泣血 | 清·陈天华《警世钟》:“故我剖心泣血,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。” |
魂不负体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这里知观正待进房,又听得本家门首锣响……惊得魂不负体,掇转身望外就走。” |
芝艾共焚 | 《北齐书·文苑传·樊逊》:“复恐迎风纵火,芝艾共焚。” |
响彻云宵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:“这一笛儿;真吹得响彻云霄;鸾翔凤舞;楼下千千万万的人;都定睛侧耳;寂然无声。” |
高谈虚论 | 《六韬·上贤》:“不图大事,贪利而动,以高谈虚论,说于人主,王者慎勿使。” |
冤家对头 | 清·李渔《慎鸾交·狠图》:“谁想才学之才与钱财之财两下里是冤家对头,从来不肯见面的。” |
塌下窟窿 | 阮章竞《赤叶河》:“今年你娶了媳妇,塌下十块钱窟窿。” |
沉烽静柝 | 唐·玄宗《明堂乐章·舒和》:“偃武修文九围泰,沉烽静柝八荒宁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