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昵亡间的成语故事

拼音qīn nì wú jiàn
基本解释亲昵:很亲近;亡:通“无”。形容关系十分密切,没有丝毫隔阂
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萧望之传赞》:“萧望之历位将相,藉师傅之恩,可谓亲昵亡间。及至谋泄隙开,谗邪构之,卒为便嬖宦竖所图,哀哉!”
暂未找到成语亲昵亡间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亲昵亡间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醋海翻波 | |
春风化雨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有如时雨化之者。” |
袖手旁观 | 宋 苏轼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:“奕棋者胜负之形,虽国工有所不尽,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。” |
同心协力 | 《梁书 王僧辩传》:“讨逆贼于咸阳,诛叛子于云梦,同心协力,克定邦家。” |
一豫一游 | 明·宋濂《阅江楼记》:“存神穆清,与天同体,虽一豫一游,亦可为天下后世法。” |
十亲九故 | 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第一折:“受千辛万苦,想十亲九故,在三江五湖。” |
破桐之叶 | 《新唐书 李泌传》:“时李怀光叛,岁又蝗旱,议者欲赦怀光。帝博问群臣,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,曰:‘陛下与怀光,君臣之分不可复合,如此叶矣。’由是不赦。” |
支分节解 | 宋·朱熹《〈中庸章句〉序》:“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,脉络贯通,详略相因,巨细毕举。” |
以己度人 | 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:“圣人以己度人者也,以心度心,以情度情,以类度类,古今一也。” |
心粗气浮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0回:“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,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。” |
半丝半缕 | 清 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 |
君子之交淡若水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山木》:“且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;君子淡以亲,小人甘以绝。” |
财殚力痡 | 唐 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汉倾天下,财殚力痡。” |
戮力同心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三年》:“昔逮我献公,及穆公相好,戮力同心,申之以盟誓,重之以昏姻。” |
木雕泥塑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7回:“那黛玉倚着床栏杆,两手抱着膝,眼睛含着泪,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。” |
只谈风月 | 清·张岱《游山小启》:“喜作闲人,酒席间只谈风月。” |
置而不问 | 宋·苏轼《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》:“上林令吏之不材,而虎圈啬夫,才之过人者也,才者遗而不录,不才者置而不问,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?” |
自出新裁 | 叶圣陶《四三集 一桶水》:“他们有的看人家的样,有的自出新裁,给一切东西找个新的适当的位置。” |
知出乎争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且若亦知夫德之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?德荡乎名,知出乎争。” |
以日为年 | 北周·庾信《谢赵王示新诗启》:“下风倾首,以日为年。” |
日出冰消 | 《新编五代史评话·晋史》:“石敬瑭见张守一说了这四句,心下自晓得这意义了,那病忽然更醒,如风行云卷,日出冰消。” |
含垢忍耻 | 宋·胡铨《上高宗封事》:“陛下尚不觉悟,竭民膏血而不恤,忘国大雠而不报,含垢忍耻,举天下而臣之,甘心焉。” |
楞头楞脑 | 曹禺《原野》第二幕:“干妈,虎子傻,说话楞头楞脑,没分寸。” |
应接如响 | 唐·张说《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》:“昭容两朝专美,一日万机,顾问不遗,应接如响。” |
掩其不备 | 《南齐书·刘怀珍传》:“今众少粮单,我悬彼固,正宜简精锐,掩其不备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