适得其反的成语故事


适得其反

拼音shì dé qí fǎn

基本解释恰恰得到相反的结果。形容结果正好与希望相反。

出处清 魏源《筹海篇 议守上》:“今议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,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。’不知此适得其反也。”


适得其反的典故

春秋末年,晋国卿士赵鞅是一个不肯荼毒生灵的慈善家,每逢新年,他将百姓进献给他的斑鸠放生,然后重赏献斑鸠的人。有人说他这样做使更多的斑鸠遭到捕杀,劳民伤财。赵简子认为此话很有道理,下令禁止捕捉斑鸠与放生了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适得其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惨不忍睹 清 黄小配《洪秀全演义》:“尸首堆积,惨不忍睹。”
寿元无量 元·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四折:“爇龙涎一炷透苍穹,祝吾生寿元无量。”
鄙夷不屑 叶圣陶《倪焕之》九:“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。”
鼎足之势 晋 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自谓三分鼎足之势。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。”
博览五车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卷:“才过子建,貌赛潘安。胸中博览五车,腹内广罗千古。”
说长话短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数里论黄雌陆贾,说长话短女随何。”
有机可趁 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·赵振<说败>》:“外强见其有机可趁,乃庇此党而击彼党……而国势不可复振,复欲脱其庇亦不可得,而国随之以瓜分豆剖。”
章句小儒 《汉书 夏侯胜传》:“建所谓章句小儒,破碎大道。”
沉舟破釜 《孙子 九地》:“焚舟破釜,若驱羊而往。”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
渭阳之情 《诗经 秦风 渭阳》:“我送舅氏,曰至渭阳。”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其令许侯思愆田庐,有司勿复请,以慰朕渭阳之情。”
知过能改 《论语 子罕》:“过则勿惮改。”南朝 梁 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知过必改,得能莫忘。”
卤莽灭裂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则阳》:“昔予为禾,耕而卤莽之,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;芸而灭裂之,其实亦灭裂而报予。”
猿鹤沙虫 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引晋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按,今本《抱朴子·释滞》作:“山徙社移,三军之众,一朝尽化,君子为鹤,小人成沙。”
忍辱偷生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止因未与将军一诀,故且忍辱偷生。”
施衿结褵 语出《诗 豳风 东山》:“之子于归,皇驳其马,亲结其缡,九十其仪。”又《仪礼 士昏礼》:“母施衿结帨,曰:‘勉之敬之。夙夜毋违宫事。’”
不咎既往 春秋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依阿两可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宪宗元和四年》:“苟求便身,率为依阿两可之言。”
负芒披苇 清·陈梦雷《解介士传》:“王有事于越,敖,敖子弟出死力,负芒披苇,入海望潮,拨棹,蒙虎皮以冒锋镝。”
打破迷关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1回:“既然打破迷关,若不及早回头,定然皇天不佑。”
南征北剿 鲁迅《王化》:“南征北剿,决不偷懒。”
宏伟壮观 肖兵《太行青松》:“在松柏映衬下,那盘绕在山腰的红旗渠更加气势磅礴,宏伟壮观。”
无明无夜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“所以一耽了这件的滋味,定是无明无夜,抛家失业,失魂落魄,忘飧废寝的。”
好奇尚异
生擒活拿 元·郑德辉《老君索》第一折:“我追赶着一人,往往这老君堂来,今在此务要生擒活拿。”
百口难分 清 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这‘薄幸’两字,我也百口难分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