妥妥当当的成语故事

拼音tuǒ tuǒ dàng dàng
基本解释稳妥适当。
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6回:“内中有袭人,也还是个妥妥当当的孩子。再有个明白人常劝他更好。他又和宝丫头合的来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妥妥当当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妥妥当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独一无二 | 宋 延寿《宗镜录》第31卷:“独一无二,即真解脱。” |
不苟言笑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不登高,不临深,不苟訾,不苟笑。” |
开疆辟土 | 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十卷:“高宗皇帝开疆辟土,仁育义征,决不以平定一隅遽形夸大。” |
兼程前进 | 《三国志·贾逵传》:“乃兼道进军,多设旗鼓为疑兵。” |
安营下寨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:“众诸侯亦陆续皆至,各自安营下寨,连接二百余里。” |
颐指如意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今陛下力制天下,颐指如意。” |
七棱八瓣 | 梁实秋《老年》:“脸上的肉七棱八瓣,而且还平添无数雀斑,有时排列有序如星座。” |
飞鹰走狗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袁术传》:“少以侠气闻,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,后颇折节。” |
齐心戮力 | 晋 袁宏《后汉纪 献帝纪一》:“凡我同盟,齐心戮力,以致臣节。” |
走肉行尸 | 清·华伟生《开国奇冤·谋擢》:“尽热衷瞒神吓鬼,扮花面走肉行尸。” |
滔滔汩汩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三回:“说罢,又把题诗的人名字,屈着手指头数出来,说了许多甚么生,甚么主人,甚么居士,甚么词人,甚么词客,滔滔汩汩,数个不了。” |
多故之秋 | 《金史·宣宗季下》:“今多故之秋,人才难得,朕欲除大罪外,徙刑追配有武艺善掌兵者,量才复用。” |
言不由衷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三年》: 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杨伯峻注:“人言为信,中同衷。” |
商彝夏鼎 | 清·沈起凤《谐铎·吕仙宝筏》:“君文气息逼似《两京》,次者亦韩潮苏海,若以此猎取功名,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,非弗宝贵,而无如识者希也。” |
翠纶桂饵 | 《阙子》:“鲁人有好钓者,以桂为饵,黄金之钩,错以银碧,乘翡翠之纶,其持竿处位即是,然其得鱼不几矣。” |
幽明永隔 | 明·杨涟《祭赵我白老师》:“师生恩义,邈若河山,遂成幽明永隔矣。” |
衣不兼彩 | 清·汪琬《敕封徐母刘孺人墓志》:“素无铅华甘脆之好,衣不兼彩,食不重味。” |
析圭儋爵 | 《文选 扬雄<解嘲>》:“析人之珪,儋人之爵。”张铣注:“言当分人君之珪,以为上列之诸侯,荷人君之重爵。” |
忠言谠论 | 宋·宋孝宗《经进东坡文集序》:“故赠太师谥文忠苏轼,忠言谠论,立朝大节,一时廷臣无出其右。” |
各尽所能,按需分配 | |
寻头讨脑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自此日逐寻头讨脑,动辄便是一顿皮鞭,打得体无完肤。” |
抚梁易柱 | 晋·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:“纣倒曳九牛,抚梁易柱。” |
有所不为 | 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先主》:“当理而后进,审势而后动,有所不为,为无不成,是以英雄之主常无敌于天下。” |
脱手弹丸 | 南朝梁沈约曾用谢朓“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”的话,来评王筠的诗,见《南史·王筠传》。 |
饔飧不济 |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十一回:“今既饔飧不济,我这里有白银十两,暂且拿去使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