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麻救火的成语故事

拼音pī má jiù huǒ
基本解释披着麻去救火。比喻惹火烧身,自招灾祸。
出处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三折:“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,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披麻救火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披麻救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触类旁通 | 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能事毕矣。” |
年头月尾 | 宋·林光朝《痴顽不识字》诗:“年头月尾无一是,咄咄痴顽不识字。” |
宽宏大量 | 元 无名氏《鱼樵记》第三折:“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,元来那相公宽宏大量。” |
挦绵扯絮 | 元·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二折:“恰便似粉妆成殿阁楼台,有如那挦绵扯絮随风洒。” |
鸮鸣鼠暴 | 明·夏完淳《周公论》:“鸮鸣鼠暴,竟为酷祸,所谓犹豫之失也。” |
视死若生 | 《庄子 秋水》:“白刃交于前,视死若生者,烈士之勇也。” |
掘墓鞭尸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伍子胥求昭王,既不得,力掘楚平王墓,出其尸,鞭之三百,然后已。” |
见机而作 | 三国 蜀 诸葛亮《将苑 应机》:“夫必胜之术,合变之形,在于机也。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?” |
炊沙作饭 | 唐 顾况《行路难》诗:“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,炊沙作饭岂堪吃?” |
于安思危 | 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臣闻之《春秋》,于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” |
骚人墨客 | 《宣和画谱 宋迪》:“运思高妙,如骚人墨客登高临赋。” |
罪不胜诛 |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词林 鼎甲常为庶常》:“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,什仅得一二。修史之卤莽,罪不胜诛矣。” |
剥床以肤 | 《周易·剥》:“剥床以肤,凶。” |
情趣相得 | 《南齐书·孔稚珪传》:“稚珪风韵清疏,好文咏,饮酒七八斗,与外兄张融,情趣相得。” |
三战三北 | 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吴师大北。越之左军右军,乃遂涉而从之,又大败天没。又郊败之。三战三北,乃至于吴。” |
睹微知著 | 《三国志·吕布臧洪传》:“仆中不敏,又素不能原始见终,睹微知著,窃度主人之心。,岂谓三子宜死,罚当刑中哉。?” |
毒药苦口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且‘忠言逆耳利于行,毒药苦口利于病’,愿沛公听樊哙言。” |
出群拔萃 | 唐·韩愈《与崔群书》:“诚知足下出群拔萃,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。” |
一时千载 | 宋·秦观《代回吕吏部启》:“恭维某官望重本朝,才高当世,一时千载,韦平之遇已稀;四世五公,袁杨之兴未艾。” |
暮爨朝舂 | 金·元好问《后平湖曲》:“楼上墙头无一物,暮爨朝舂一生足。” |
载驰载驱 | 《诗·鄘风·载驰》:“载驰载驱,归唁卫侯。”高亨注:“载,犹乃也,发语词。载、驱,车马疾行。”三国·魏·曹丕《善哉行》之一:“载驰载驱,聊以忘忧。” |
烟云供养 | 明·陈继儒《妮古录》第三卷:“黄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,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,无疾而逝,盖画中烟云供养也。” |
怀恶不悛 | 《周书·武帝纪》:“而彼怀恶不悛,寻事侵轶,背言负信,窃邑藏奸。” |
神情不属 | 茅盾《幻灭》:“虽然谈话换了方向,静还是神情不属地随口敷衍。” |
丹铅甲乙 | 清·戴名世《<陈大士稿>序》:“千子慨然悯之,取一代之文,丹铅甲乙,辨其黑白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