矫枉过正的成语故事


矫枉过正

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

基本解释矫:纠正;枉:弯曲;过正:超过了限度。弯向另一方。把弯曲的东西扭直;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。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

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仲长统传》:“逮至清世,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。”


矫枉过正的典故

汉景帝担心诸侯势力过大会自己称王,出现中央管不住地方的矫枉过正的局面,就采用晁错的建议,借故削了几个诸侯王的封地。吴王刘濞竟借清君侧的名义企图谋反,迫使汉景帝杀死晁错,从而出现历史上的“七国之乱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矫枉过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蓬头垢面 《魏书 封轨传》:“君子整其衣冠,尊其瞻视,何必蓬头垢面,然后为贤?”
云阶月地 唐·杜牧《七夕》诗:“云阶月地一相过,未抵经年别恨多。”
荡析离居 《尚书 盘庚下》:“今我民用荡析离居,罔有定极。”
移东补西 唐·陆贽《论裴延龄奸蠹书》:“移东就西,便为课续。取此适彼,遂号羡余。”
偷闲躲静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9回:“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,别人或可偷闲躲静,独他是不能脱得的。”
摘艳薰香 唐 杜牧《冬至日寄小侄阿宜》诗:“高摘屈宋艳,浓薰班马香。”
迎头痛击 清 吴趼人《发财秘诀》第十回:“倘使此辈都是识事务熟兵机之员,外人扰我海疆时,迎头痛击,杀他个片甲不回。”
闻一知二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赐也何敢望回?回也闻一以知十,赐也闻一以知二。”
狱货非宝 《书·吕刑》:“狱货非宝,惟府事功,报以庶尤。”
以虚为实,以实为虚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32章:“但臣与逆贼周旋三年,深知逆贼狡计甚多,常常以虚为实,以实为虚。”
收旗卷伞
三日新妇 《梁书·曹景宗传》:“今来扬州作贵人,动转不得,路行开车幔,小人辄言不可。闭置车中,如三日新妇。遭此邑邑,使人无气。”
上行下效 东汉 班固《白虎通 三教》:“教者,效也,上为之,下效之。”
从容应对 明·李贽《焚书·杂述·豫约》:“有问乃答,不问即默,安闲自在,从容应答,不敢慢之,不可敬之。”
先圣先师 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凡始立学者,必释奠于先圣先师。”
勃然变色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下》:“曰:‘君有大过谏;反复之而不听,则易位。’王勃然变乎色。”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 《周易·坤·文言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
临河欲鱼 《文子·上德》:“临河欲鱼,不若归而织网。”
拔了萝卜地皮宽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51回:“拔了萝卜地皮宽,交他去了,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。”
汗马之功 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一》:“遂良出自草茅,无汗马之功,蒙先帝殊遇,以有今日。”
扪参历井 唐·李白《蜀道难》诗:“扪参历井仰胁息,以手抚膺坐长叹。”宋·王铚《王公四六话》:“邓温伯知成都谢上表云:‘扪参历井,敢辞蜀道之难;就日望云,愈觉长安之远。’自后凡官两川者,谢表相承用此一联。”
腊尽春来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八回:“且说腊尽春来,到了正月初四日。”
纤介之祸 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孟尝君为相数十年,无纤介之祸者,冯谖之计也。”
取青媲白 唐·柳宗元《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》:“世之模拟窜窃,取青媲白,肥皮厚肉,柔筋脆骨。”
訏谟定命 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訏谟定命,远猷辰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