鞍马之劳的成语故事

拼音ān mǎ zhī láo
基本解释鞍马:鞍子和马,指长途跋涉或打仗。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。
出处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,皆因老夫年纪高大,鞍马劳困之故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鞍马之劳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鞍马之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夫倡妇随 | 语出《关尹子·三极》:“天下之理,夫者唱,妇者随。”唱,一本作“倡”。 |
随波逐流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夫圣人者,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。举世混浊,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?” |
好问则裕 | 《尚书 汤诰》:“好问则裕,自用则小。” |
配享从汜 | 《宋史·礼志八》:“国子司业蒋静言:‘先圣与门人通被冕服无别,配享从汜之人当从所封之爵服。’” |
破家败产 | 宋·秦观《清和先生传》:“坐与先生为党而被罪者不可胜数,其相欢而奉先生者,或至于破家败产而不悔。” |
逍遥物外 | 宋·张孝祥《减字木兰花·赠尼师旧角奴也》词:“识破嚣尘,作个逍遥物外人。” |
死心搭地 | 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三折:“是他拂茶青山沽酒旗,伴着我死心搭地。” |
二次三番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他二次三番的邀我去逛逛。” |
南金东箭 | 《尔雅 释地》:“东南之美者,有会稽之竹箭焉;……西南之美者,有华山之金石焉。” |
舌挢不下 | 《史记·扁鹊苍公列传》:“中庶子闻扁鹊言,目眩然而不瞚,舌挢然而不下。” |
知幾其神 | 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子曰:‘知幾其神乎。’” |
龙翔凤跃 | 宋·苏轼《告文宣王文》:“诡然如龙翔凤跃。纯乎玉振而金声。” |
支吾其辞 | 叶圣陶《秋》:“她心里固然不舒服,脸上却不好意思发作,便支吾其辞说忘了。” |
千里餽粮,士有饥色 | |
弃本求末 | 清·恽敬《答邓鹿耕书》:“惟小人弃本求末,不务修德,止求吉葬。” |
扭捏作态 | |
饾饤堆砌 | 清·孔尚任《<桃花扇>凡例》:“词中所用典故,信手拈来,不露饾饤堆砌之痕。” |
情深伉俪 | 清·张岱《萧邱<谵述>小序》:“汉武之情深伉俪,犹思环佩再见夫人。” |
指腹成亲 | 元·关汉卿《绯衣梦》第一折:“俺两家指腹成亲,后来我家生了个女儿,唤做闰香,今年十七岁;他家得了个小厮,唤做庆安,他如今穷了也。” |
扎手舞脚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1回:“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。” |
瑕不掩玉 | 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四卷:“惜哉仲淹,寿不永乎,非不废是,瑕不掩玉。” |
聊以自娱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南越列传》:“老臣妾窃帝号,聊以自娱,岂敢以闻天王哉!” |
责备求全 | 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一:“仅有某某数字,于四声未合,即姑置而过存之,亦孰为责备求全者。” |
敲膏吸髓 | 清·王韬《西人重日轻华》:“其取之于民间,前时不过什二,今则几至于敲膏吸髓,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。” |
稍安毋躁 | 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曾皓(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):不,不,你让她自己考虑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