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官知命的成语故事

拼音dá guān zhī mìng
基本解释达观:旧指一切听其自然,也指看得开。知命:旧指知天命,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。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,任凭命运安排,无。
暂未找到成语达官知命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达官知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革风易俗 | |
释车下走 |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行数百数,以驹为不疾,夺辔代之;御可数百步,以马为不进,尽释车而走。” |
畏缩不前 | 宋 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七卷:“唐子方始弹张尧佐,与谏官皆上疏。及弹文公,,则吴奎畏缩不前,当时谓拽动阵脚。” |
白日见鬼 | 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六卷:“在京师时有语曰:‘吏、勋、封、考,笔头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见鬼。’” |
声色狗马 | 唐 白居易《悲哉行》:“平封还酒债,堆金选蛾眉。声色狗马外,其余一无知。” |
指手画脚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2回:“只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,指手画脚,信口批评。” |
损兵折将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1回:“损兵折将,必然瞒着天子。” |
屋乌之爱 | 清 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第六卷:“若县试第一人,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。” |
霜露之感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祭义》:“霜露既降,君子履之,必有凄怆之心,非其寒之谓也。” |
以刑致刑 | 《商君书·靳令》:“罪重刑轻,刑至事生,此谓以刑致刑,其国必削。”又《去强》:“以刑致刑,国治。”《韩非子·饬令》:“罪重而刑轻,刑轻而则事生,此谓以刑致刑,其国必削。” |
人生面不熟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孩子见大郎如此待得他好,心里虽也欢喜,只是人生面不熟,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,有些不妥贴,还想要去。” |
嘤鸣求友 | 茅盾《<新绿丛辑>旨趣》:“本为人人所同,而脱稿后求能与世相见,嘤鸣求友之心,亦人人所共有。” |
一空依傍 | 王国维《宋元戏曲考》第十二章:“关汉卿一空依傍,自铸伟词,而其言曲尽人情,字字本色,故当为元人第一。” |
同舟敌国 | 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 |
毛发皆竖 |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六回:“猛然间听的呼呼风响,杨忠觉得毛发皆竖,连忙起身,手掣宝剑。” |
搜根剔齿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:“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,几番唆毒,要害我们。” |
死不悔改 | 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三章:“虽是吃后悔药可悲,但总比那些花岗岩脑壳至死不悔改的好得多。” |
钻牛犄角 |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有人要是非钻牛犄角死想不可,他一定是傻蛋。” |
顾头不顾尾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你皆因年小时候,托着老子娘的福,吃喝惯了,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,没了钱就瞎生气。” |
七脚八手 | 李昌《回忆民先队》:“我们正七脚八手处理文件,收拾东西,警察已到院内。” |
笼街喝道 | 《旧唐书·温造传》:“臣闻元和长庆中,中丞行李不过半坊,今乃远至两坊,谓之笼街喝道。” |
竹林之游 | 《晋书·嵇康传》:“所与神交者,惟陈留阮籍、河内山涛,豫其流者河内向秀、沛国刘伶,籍兄子咸、琅邪王戎,遂为竹林之游,世所谓‘竹林七贤’也。” |
黄天焦日 | 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下一:“如今的时新,黄天焦日,男的女的在一起,嘻嘻哈哈,像个什么?” |
无偏无陂 | 《尚书·洪范》:“无偏无陂,遵王之义。” |
孝经起序 | 《阳春白雪·小令·寿阳曲》:“泪点多如秋夜雨,烦恼如《孝经》起序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