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材小用的成语故事


大材小用

拼音dà cái xiǎo yòng

基本解释大器物派小用场;表示使用不当。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下职位。不能充分发挥其才智。亦指人事安排不恰当而屈才。

出处宋 陆游《送辛幼安殿撰造朝》诗:“大材小用古所叹,管仲萧何实流亚。”


大材小用的典故

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,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,由祖父抚养成人。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,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。有一次,刘瞻问他们两人道:“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,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?”党怀英回答说:“读书为了做官,为了取得功名,光宗耀祖。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;如果做不了官,就回家隐居,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。”

刘瞻听了很高兴,连连称好,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。辛弃疾却回答说:“我不想做官,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,用剑杀尽天下的贼!”刘瞻听了大吃一惊,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。此后,辛、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: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,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;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,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。

金人南侵后,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。后来,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。不久,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,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,打击南侵的金军。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,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。1203年春,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。这一年,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。

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,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。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,当时快八十岁了,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,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,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,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,相见恨晚。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、全国的设想,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,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。

次年春天,宋宁宗降下圣旨,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,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。”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,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,为他感到高兴。

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,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。诗中写道,“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、军事家管仲、萧何一流的人物,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,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;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,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。六十六岁那年,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,终于在忧愤中去世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大材小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空空荡荡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荡荡,冷冷清清。”
小心眼儿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47回:“我知道你只是贪懒,那有这些小心眼儿。”
异口同音 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书·庾炳之传》:“伏复深思,只有愚滞,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
钱可通神 唐 张固《幽闲鼓吹》:“钱至十万,可通神矣。无不可回之事,吾惧及祸,不得不止。”
改弦易辙 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 张杜皆有后》:“使其子孙改弦易辙,务从宽厚,亦足以盖其父之愆。”
零碎不全 毛泽东《实践论》:“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(不是零碎不全)和合乎实际(不是错觉),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。”
拥孺人,抱稚子
独揽大权 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不是我小弟看中这份官职,贪恋这份钱财,可总不能让那些赤化分子独揽大权,为所欲为。”
擒贼擒王 唐 杜甫《前出塞》诗之六: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”
又惊又喜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忽闻有人唤他,强展星眸,一见是宝玉,又惊又喜,又悲又痛,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。”
日月参辰 元 萧得祥《杀狗劝夫》第一折:“也不是我特故的把哥哥来恨,他他他,不思忖一爷娘骨肉,却和我做日月参辰。”
知一万毕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通于一而万事毕。”
万般无奈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2回:“耘轩万般无奈,只得写‘杯水候叙’贴儿,把娄程二位请到家中。”
金浆玉液 唐 陈子昂《送中岳二三真人序》:“真朋羽会,金浆玉液。”
目不邪视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妇人请竺同载。竺上车端坐,目不邪视。”
可望不可及 王朔《橡皮人》:“锦绣之地远去,虽历历在目可望不可及。”
施丹傅粉 明·无名氏《八仙过海》第一折:“更胜似施丹傅粉,果然是万花中惟此特尊。”
瓜分豆剖 宋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晁无咎》:“五代干戈,四海瓜分豆剖,斯文道熄。”
持盈保泰 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 舒梁阿三公远见》:“今虽府库充盛,然乞皇上以节俭为要,慎勿兴土木之功,黩武之师,以为持盈保泰之计。”
垂名青史 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伐吴外传》:“声可托于弦管,名可留于竹帛。”
与时俯仰 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且从俗浮沉,与时俯仰,以通其狂惑。”
龙伯钓鳌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一钓而连六鳌。”
长篇大套 《红楼梦》第七回:“见王夫人正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。”
棘没铜驼 宋·陆游《剑南诗稿·囚山》:“此生终遣英雄笑,棘没铜驼六十年。”
一倡百和 金 元好问《续夷坚志 胡公去狐》:“夜半,狐鸣后圃中,一倡百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