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死如归的成语故事


视死如归

拼音shì sǐ rú guī

基本解释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为了正义事业;不怕牺牲生命。

出处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阵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《吕氏春秋 勿躬》:“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”


视死如归的典故

鲍叔牙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,齐桓公向管仲询问改革政治、复兴国家的方略大计,管仲回答说:“开辟土地,扩大城镇,发展生产,尽地之利,我不如宁敕,请派他做主管经济的大官;升降适度,矢令恰当,进退得体,礼仪娴熟,我不如隰朋,请派他做主管外交的大官;早入晚出,不惜个人生命,不计较个人宝贵,冒犯进谏,我不如东郭牙,请派他做主管监察的大官;行军整肃,战斗英勇,战鼓一响,使全军顽强挺进,视死如归,我不如王子城父,请派他做大司马;断案英明,不杀不该杀的人,不冤枉无罪之人,我不如弦章,请派他做主管司法的大官。您假若只想治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足够了;如果您想成为诸侯的霸主,那么,有我管仲在这里就行了。”齐听后非常高兴。对管仲言听计从,最终完成了霸业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视死如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似是而非 先秦 孔子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孔子曰:‘恶似而非者。’”
天大地大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故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王亦大。”
进退存亡 《周易 乾》:“知进退存亡,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圣人乎!”
举眼无亲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卷:“我举眼无亲,见了你,如见我女儿一般。”
三台五马 清·袁枚《小仓山房尺牍》第22首:“足下三台五马,宦马之后,丞宜百首同归,早践结邻之约。”
人欢马叫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四:“只听得外面喧嚷,似有人喊马嘶之声,渐渐近前堂来了。”
揭箧探囊 《旧唐书·酷吏传序》:“虽云固矣,而犹逾坦掘冢,揭箧探囊,死者于前,盗者于后,何者?”
广大神通 清·颐琐《黄绣球》第五回:“公门中人,三头六臂,广大神通,真令人无从捉摸。”
天资卓越
碌碌无奇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一卷:“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;毛遂讥众,碌碌无奇。”
施丹傅粉 明·无名氏《八仙过海》第一折:“更胜似施丹傅粉,果然是万花中惟此特尊。”
以身许国 《南史 羊侃传》:“久以淡为死,犹复在邪?吾以身许国,誓死行阵,终不以尔而生进退。”
阿保之劳 《晋书 顾和传》:“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,颌假其名号,内外皆奉诏。”
船到桥门自会直 茅盾《赛会》:“算了罢!船到桥门自会直!忘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!”
顾小失大 汉·焦赣《易林·贲之蒙》:“戴盆望天,不见星辰,顾小失大,福逃墙外。”
千古一辙 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卷六:“后村所谓‘谄谀以求悦,揣摩以幸中’,千古一辙也。”
良宵美景 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胡全庵<黄亷儿>》:“从今永保无灾障,莫思量,良宵美景,不乐计非长。”
了不可见 明 归有光《水利后论》:“求所谓安亭江者,了不可见。”
向平愿了 《后汉书》 向长传:「 建武中, 男女娶嫁既毕, 敕断家事勿相关, 当如我死也。 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, 竟不知所终。」
造谣生非 黄南丁氏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第八回:“而且如今你的年纪,已是二十多了,住在这里,若再不同小大圆房,外间造谣生非的人多……说不定同我有了一手,岂不是你我二人的名誉,又将扫地。”
率土同庆 唐 白居易《贺上尊号后大赦天下表》:“臣某言:伏奉七月十三日制书,大赦天下,跪捧宣布,蹈舞欢呼,自天降休,率土同庆。”
东央西告 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[李甲]口里虽如此说,心中割舍不下,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,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。”
老医少卜 《鹖冠子·世贤》陆佃注:“语曰:‘老医少卜。’盖老医更多病矣。”
先悉必具 明 归有光《上宋明府书》:“律于发冢之条,如知情买卖器物砖石、薰猩平园之类,纤悉必具。”
瞋目张胆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陈余列传》:“将军瞋目张胆,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