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镳分路的成语故事


扬镳分路

拼音yáng biāo fēn lù

基本解释镳:马嚼子;扬镳:驱马向前。分路而行。指独树一帜,各行其是。

出处《隋书·高祖记》:“已诏使人,所在赈恤,扬镳分路,将遍四海,必令为朕耳目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扬镳分路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扬镳分路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来去分明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,来去分明。”
山回路转 唐·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诗:“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”
思所逐之
柳衢花市 元 汤式《一枝花 劝妓女从良》套曲:“你毕罢了柳衢花市笙歌阵,我准备着凤枕鸳帏锦绣裀。”
锒铛入狱 邹韬奋《患难余生记》第二章:“打破饭碗算是轻描淡写,其较重者由特务老爷赐予一绑,锒铛入狱,或一命呜呼。”
行者让路 《孔子家语·好生》:“入其境,则耕者让畔,行者让路。”
宠柳娇花 宋李清照《念奴娇》词:“宠柳娇花寒食近,种种恼人天气。”
舞衫歌扇 宋 苏轼《朝云》:“经卷药炉新活计,舞衫歌扇旧因缘。”
包藏奸心 三国 魏 曹操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:“刘表自以为宗室外,包藏奸心,乍前乍却,以观世事。”
口燥唇干 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。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
同恶相助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同恶相助,同好相留,同情相成,同欲相趋,同利相死。”
日角珠庭 北周·庚信《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》:“是以维岳降神,自天生德,凝脂点漆,日角珠庭,为子则名高五都,为臣则光照千里。”
虚誉欺人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非比夸辩之徒,虚誉欺人。”
膝行肘步 唐·王勃《山亭思友人序》:“陆平原、曹子建,足可以车载斗量;谢灵运、潘安仁,足可以膝行肘步。”
逐客令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回:“二位如再喧哗,不独耽误娇音妙舞,恐金母要下逐客令了。”
以水投水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说符》:“若以水投水,何如?”
信誉卓著
泣血涟如 《周易·屯》:“上六,乘马班如,泣血涟如。”
震慑人心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任隗传》:“窦宪秉权,专作威福,内外朝臣莫不震慑。”
琳琅触目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今日之行,触目见琳琅珠玉。”
遗老孤臣 李大钊《警告全国父老书》:“昔者改姓易代,兴亡倏忽,一二遗老孤臣,不忍见宗社之倾,君父之辱,犹或黄冠草履,歌哭空山,乱礁穷岛,相望饮泣。”
恋酒贪杯 元·无名氏《水仙子·遣怀》:“嘱咐你休恋酒贪杯,到那里识些廉耻。”
堂高廉远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人主之尊譬如堂,群臣如陛,众庶如地。故陛九级上,廉远地,则堂高,陛亡级,廉近地,则堂卑。”
穷唱渭城
怡情养性 茅盾《如何欣赏文艺作品》:“他们那时侯,把一部用文言写的诗、词、赋、曲、传奇、小说,乃至野史、笔记,视为‘杂览’,士大夫博习经史以后,不妨也阅读一番,为的可以‘怡情养性’,‘殚见洽闻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