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以大义的成语故事


晓以大义

拼音xiǎo yǐ dà yì

基本解释晓:使人明白。把道理对人讲清楚。

出处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第十四篇:“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,合欲晓以大义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晓以大义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晓以大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殊途同归 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
一览无余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江左地促,不如中国,若使阡陌条畅,则一览而尽,故纡余委曲,若不可测。”
百端待举 周恩来《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要点》:“经济建设是百端待举,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。”
铁中铮铮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刘盆子传》:“卿所谓铁中铮铮,庸中佼佼者也。”
一身二任 《汉书·王吉传》:“诸侯骨肉莫亲大王,大王于属则子也,于位则臣也,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。”
条三窝四
有恃毋恐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练兵》:“临敌之时……地势、敌情了如指掌,绘图遍示,使一军谙悉情形,有恃毋恐,故战胜攻取如响应声。”
熟门熟路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回:“王孝廉是熟门熟路,管门的一向认得,立时请进,并不阻挡。”
牝鸡司旦 《隋书·高励传》:“数年以来,荒悖滋基,牝鸡司旦,昵近奸回。”
知足知止 《周书·萧大阛传》:“况乎智不逸群,行不高物,而欲辛苦一生,何其僻也。岂如知足知止,萧然无尽。”
口干舌燥 三国 魏 曹植《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;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
何足介意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度尚传》:“所亡少少,何足介意!”
风高放火,月黑杀人 元·元怀《拊掌录》:“欧阳公与人行令,各作诗两句,须犯徒以上罪者……一云:‘月黑杀人夜,风高放火天。’”
你知我知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此事你知我知,只买定了晴云、暖雪两个丫头,不许他多嘴,再有谁人漏泄?”
云程万里 清·陈朗《雪月梅》第四回:“蒋士奇道:‘可喜!可喜!将来云程万里,正未可量。’”
险阻艰难 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险阻艰难备尝之矣。”
地主之仪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三仙》:“未修地主之仪,忽叨盛馔,于理不当。”
旱魃拜夜叉
调三惑四 《红楼梦》第十回:“恼的是那狐朋狗友,搬是弄非、调三惑四。”
撞钟吹螺 唐·韩愈《华山女》:“街东街西讲佛经,撞钟吹螺闹宫廷。”
寻风捕影 晋·陆机《演连珠》:“是以重光发藻,寻虚捕景。”
遂非文过 汉荀悦《汉纪 昭帝纪》:“遂非文过,知而不改。”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今之君子,岂徒顺之,又从为之辞。”
残汤冷饭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:“两个自吃了一回,剩下些残汤冷饭,与卢俊义吃了。”
虽死犹荣
趔趄而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