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足而三的成语故事

拼音dǐng zú ér sān
基本解释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也泛指三个方面。
出处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 崔秀才》:“内则一妻一女一子,鼎足而三焉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鼎足而三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鼎足而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横眉冷对千夫指 | 鲁迅《自嘲》: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” |
众建贤才 | 宋·王安石《上时政疏》:“盖夫天下至大器也,非大明法度,不足以维持;非众建贤才,不足以保守。” |
遥遥无期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,只剩得千把两银子,而放缺又遥遥无期。” |
杀人放火 | 元 无名氏《黄花峪》第二折:“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,显出我些英雄神威。”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五十五回:“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,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。” |
南阮北阮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阮仲容、步兵居道南,诸阮居道北,北阮富,南阮贫。” |
偶影独游 | 晋 陶潜《时运 序》:“春服既成,景物斯和,偶影独游,欣慨交心。” |
昏昏沉沉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准备着被儿枕儿,则索昏昏沉沉的睡。” |
层层深入 | |
愁眉啼妆 | 《后汉书·五行志一》:“桓帝元嘉中,京都妇女作愁眉、啼妆、堕马髻、折腰步、龋齿笑。所谓愁眉者,细而曲折。啼妆者,薄饰目下,若啼处。” |
蕉鹿之梦 |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郑人有薪于野者,……,覆之以蕉,不胜其喜。” |
禾黍之悲 | 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·序》:“周大夫行役于宗周,过故宗庙宫室,尽为禾黍。闵周室颠覆,彷徨不忍去,而作是诗也。” |
金兰之契 | 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 |
电光石火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 保福从展禅师》:“此事如击石火,似闪电光,构得构不得,未免丧身失命。” |
悲歌击筑 | 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载:战国时,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,入秦刺秦王,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,高渐离击筑,荆轲歌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,登车不顾而去。 |
道合志同 | 三国·魏·曹植《陈审举表》:“昔伊尹之为媵臣,至贱也;吕尚之处屠,至陋也。及其见举于汤武、周文,诚道合志同,玄谟神通。” |
饰非遂过 | 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审应》:“公子食我之辨,适足以饰非遂过。” |
枉使心机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1卷:“枉使心机闲计较,儿孙自有儿孙福。” |
朝思夕想 | 明·陆采《怀香记·兰闺复命》:“青琐窥观生悒怏,苦杀也朝思夕想。” |
禁奸除猾 | 《隋书·酷吏传序》:“无禁奸除猾之志,肆残虐幼贱之心。” |
倾盖之交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念秧》:“误认倾盖之交,遂罹丧资之祸。” |
玉树琼枝 | 唐·李煜《破阵子》词:“凤阙龙楼连霄汉,玉树琼枝作烟萝,几曾识干戈。” |
圣神文武 | 《书 大禹谟》:“帝德广运,乃圣乃神,乃武乃文。” |
高见远识 | 宋·赵彥卫《云麓漫钞》卷十:“圣人高见远识,固不可以小智测度也。” |
词华典赡 | 《四库全书总目·史部二六·武林旧事》:“今考所载,体例虽仿孟书,而词华典赡,南宋人遗篇剩句,颇赖以存,‘近雅’之言不谬。” |
铢两相称 | 茅盾《大题小解》:“于是指出何者为适如其分,铢两相称,何者被强调了非特殊点而忽略了特殊点,何者甚至被拉扯为‘四不像’。“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