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才大德的成语故事

拼音gāo cái dà dé
基本解释高才:有杰出的才能。大德:有极高尚的品德。才能和品德都很好。
出处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一折:“贤弟,论你高才大德,博学广文,为何不进取功名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高才大德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高才大德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易放难收 | 宋·朱熹《答巩仲至》:“所谓修辞立诚以居业者,欲吾之谨夫所发以致其实,而尤先于言语之易放难收也。” |
反治其身 | |
共为唇齿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 |
和颜悦色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子夏问孝,子曰:‘色难。’”汉 郑玄注:“言和颜悦色为难也。” |
一片宫商 | 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七:“韦八座岫谓朝贤曰:‘此赋乃一片宫商也。’” |
管间窥豹 | 宋·吕南公《与汪秘校论文书》:“张衡、左思等辈,于道如从管间窥豹,故所作文赋,紧持扬、马襟袖。” |
似醉如痴 | 明 无名氏《魏徵改诏》第二折:“着人脑盖天灵碎,唬的他似醉如痴。” |
惊心怵目 | 季新《红楼梦新评》:“如今批了出来,准科学的学理,以指中国家庭的种种症结,使人阅之,惊心怵目。” |
司马称好 | 五代·李瀚《蒙求》诗:“司马称好。”徐子光集注:“(后汉司马徽)口不谈人之短。与人语,莫问好恶,皆言好。有乡人问徽安否,答曰好。有人自陈子死,答曰大好。妻责之曰:人以君有德,故相告,何忽闻人子死,便言好!徽曰:卿言亦大好。” |
以疑决疑 | 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彼愚者之定物,以疑决疑,决必不当。夫苟不当,安能无过乎!” |
国仇家恨 | 陈荫荣《兴唐传·闹花灯》第九回:“孩子,想当初你姑爹……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!” |
南货斋果 | 《北史·魏收传》:“尚书右仆射高隆之,求南货于昕、收。” |
有损无益 | 清·霁园主人《夜谭随录·赣子》:“今日二瓶,明日三瓶,有益无损也。多沽伤费,多饮伤身,有损无益也。” |
敬上爱下 | 《汉书 王莽传下》:“孝弟忠恕,敬上爱下,博通旧闻,德行醇备,至于黄发,靡有愆失。” |
相见无日 | 宋·洪迈《夷坚甲志·倪辉方技》:“绍兴二年冬,虞之子并甫过辉,辉曰‘与君相见无日矣’。” |
一片志诚 | 元·乔孟符《两世姻缘》第二折:“将一片志诚心写入了冰绡峥,这一篇相思令,寄与多情,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。” |
濮上之音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乐书》:“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,先闻此声者国削。” |
珠围翠拥 |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伯喈牛宅结亲》:“烛影摇红,帘幕瑞烟浮动,画堂中珠围翠拥。” |
举措不定 | |
三头六证 | 克非《春潮急》:“心想,横竖抵死不认帐,只你徐元菊一个人,缺少三头六证,未见得就给我说死了。” |
骑扬州鹤 | |
贼头鼠脑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八戒道:‘哥啊,我晓得。你贼头鼠脑的,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。’” |
拭目以俟 | 宋·杨万里《答普州李知府》:“伏惟财幸笔櫜之除,方且拭目以俟。” |
知遇之荣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71回:“臣子遭缝明圣之主,知遇之荣,不要说六尺之躯。” |
食不兼味 | 《韩诗外传》第八卷:“大侵之礼,君食不兼味,台榭不饰,道路不除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