绠短汲深的成语故事

拼音gěng duǎn jí shēn
基本解释绠:汲水用的绳子;汲:从井里打水。吊桶的绳子短,打不了深井里的水。比喻能力薄弱,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。
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至乐》:“褚小者不可以怀大,绠短者不可以汲深。”
绠短汲深的典故
春秋时期,孔子的弟子颜渊从鲁国到齐国去,准备与齐国的国君谈治理国家的大道理。孔子不放心,子贡问何故,孔子说:“我想起管子的一句话‘褚小者不可以怀大,绠短者不可以汲深’,对待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,颜渊难以做到。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绠短汲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神经过敏 | 鲁迅《集外集·关于<关于红笑>》:“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,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厚书的译本,并不足异的,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,只因‘疑心’而竟想入非非。” |
家家户户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光阴似箭,不觉残年将尽,家家户户,闹轰轰的煖火盆,放爆竹,吃合家欢耍子。” |
天花乱坠 | 《法华经 序品》:“尔时世尊,四众围绕,供养恭敬尊重赞叹,为诸菩萨说大乘经……是时天雨曼陀罗华、摩诃曼陀罗华、曼殊沙华、摩诃曼殊沙华,而散佛上及诸大众。” |
秋去冬来 | 刘玉民《骚动之秋》第七章:“秋去冬来,新年一过春节眨眼就到。” |
毛手毛脚 | 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76回:“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,小人决不用他。” |
勤能补拙 | 宋 邵雍《弄笔吟》:“弄假像真终是假,将勤补拙总输勤。” |
颂德歌功 | 《太平天国·天条书》:“世间享福尽由天,颂德歌功理固然。” |
冷眼相待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1卷:“娘子,你夫妻是一世之事,莫要冷眼相看,须将好言谏劝丈夫。” |
一室生春 | |
言行相悖 | |
白衣秀士 | 元 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二折:“休道是他,至如吕岩,当初是个白衣秀士、未遇书生,上朝求官。” |
不经之语 | 宋 王辟之《渑水燕谈录 杂录》:“神宗顾问左右‘青唇’何事,皆不能对。乃以问赵元老。元老奏‘不经之语,不敢以闻’。” |
响震失色 |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:“权以示群下,莫不震响失色。” |
战火纷飞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一二一章:“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,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。” |
急急巴巴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单道世上人,营营逐逐,急急巴巴,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,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。” |
英勇善战 | 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还给他们讲了一个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。” |
北辕适粤 | 明 刘基《顺斋箴为夏仲珍作》:“北辕适粤,徒劳何为?” |
携老挈幼 |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59回:“但见朱仙镇上的百姓,一路携老挈幼,头顶香盘,挨挨挤挤,众口同声攀留元帅,哭声震地。” |
有目共见 | 清·陈确《大学辨一·翠薄山房帖》:“《大学》纷纷言先言后,有目共见。” |
酣歌醉舞 | 茅盾《血战后一周年》:“不见他们朝朝暮暮酣歌醉舞么?” |
号天扣地 | 《晋书·孝武帝纪》:“朕以不造,奄丁闵凶,号天扣地,靡知所诉。” |
短吁长叹 | 元·杨暹《西游记》第四本第15出:“我今日得救还,草舍间、免了些短吁长叹。” |
乌之雌雄 | 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“具曰‘予圣’,谁知乌之雌雄。” |
珠联玉映 | 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张芸叟》引宋·蔡絛《西清诗话》:“右此十四公,皆吾生平宗师追仰所不能及者,留心既久,故闲得而议之。至若古今诗人,自是珠联玉映,则又有不得而知也已。” |
百怪千奇 | 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 饮馔 蔬食》:“世人制菜之法,可称百怪千奇。自新鲜以至于腌糟酱腊,无一不曲尽奇能,务求至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