弹丸之地的成语故事

拼音dàn wán zhī dì
基本解释像弹子一样大的一块地方。形容地盘非常狭小。(弹丸:弹弓射击用的弹子)。
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此弹丸之地,犹不予也,令秦来年复攻王,得无割其内而媾乎?”
弹丸之地的典故
战国时期,秦国出兵大败赵军,秦国要赵国割六座城池讲和。赵王向曾经担任秦国丞相的赵人楼缓请教,楼缓认为还是割地求和吧。谋士虞卿则认为秦军疲惫不宜再攻就不能割地。楼缓认为给了这六座弹丸之地可以换取来年的和平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弹丸之地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瓮中之鳖 |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,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,安放在船头之上。” |
广开言路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来历传》:“朝廷广开言事之路,故且一切假贷。” |
引吭高歌 | 晋 张华注《离经》:“搏则利嘴,呜则引吭。” |
进可替不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外篇自叙》:“正色弼违,进可替不,举善弹枉,军国肃雍。” |
小忠小信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24回:“在献公前,小忠小信,贡媚取怜。” |
耳熟能详 | 宋 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吾耳熟焉,故能详也。” |
鱼与熊掌 | 语本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鱼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” |
枕戈坐甲 | 唐·令狐德棻等《周书·文帝纪上》:“如其首鼠两端,不时奉诏,专戮违旨,国有常刑,枕戈坐甲,指日相见。” |
父慈子孝 | 《礼记 礼运》:“何谓人义?父慈,子孝,兄良,弟悌,夫义,妇听,长惠,幼顺,君仁,臣忠。” |
羽毛未丰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秦王曰:‘寡人闻之,毛羽不丰满者,不可以高飞。’” |
沾亲带故 | 元 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三折:“这文书上写作见人,也只为沾亲带故。” |
是非不分 |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正领而诵之,此见是非之分不明。” |
清静无为 | 唐 贾至《虙子贱碑颂》:“鸣琴汤汤,虙子之堂,清静无为,邑人以康。” |
挥翰成风 | 清·李渔《意中缘·名逋》:“终日价挥翰成风,泼墨如雨,给不尽好事之求。” |
贵不期骄 | 语本《书·周官》:“位不期骄,禄不期侈。”孔传:“贵不与骄期,而骄自至;富不与侈期,而侈自来,骄侈以行己,所以速亡。” |
婢学夫人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6回:“他这日见两奶奶都戴着双翠雁儿,也把那只戴在头上,婢学夫人,十分得意。” |
敢想敢说 | 谢觉哉《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》:“敢想、敢说也是一种斗争。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。” |
滴里耷拉 | |
月眉星眼 | 明·无名氏《女真观》第一折:“你说咱雪肌花貌常清净,桃腮杏脸行端正,月眉星眼天然性。” |
大路椎轮 | 南朝·梁·萧统《〈文选〉序》:“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,大辂宁有椎轮之质。” |
非知之难,行之惟艰 | 唐·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非知之难,行之惟艰;非行之难,终之斯难。” |
回肠寸断 | 明 汤显祖《还魂记 诘病》:“我发短回肠寸断,眼昏眵泪双淹。” |
穿穴逾墙 | 明·杨慎《<周易·说卦>“坎为盗”》:“坎之为卦,外阴柔而内刚狠,有穿穴逾墙乘墉伏莽之状也。” |
梗迹萍踪 | 明·单本《蕉帕记·寻春》:“休夸绣虎雕龙,那值时危国破,怎发付梗迹萍踪。” |
条分缕晰 | 梁启超《变法通议·论幼学》:“书之门目,条分缕晰,由浅入深,由繁反约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