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饥两饱的成语故事

拼音yī jī liǎng bǎo
基本解释犹言每天不能饱食。形容生活贫困。
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七卷:“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,每每不敷,一饥两饱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一饥两饱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一饥两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困而不学 |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 |
土包子 | 毛泽东《整顿党的作风》:“有些人轻视本地干部,讥笑本地干部,他们说:‘本地人懂得什么,土包子!’” |
树德务滋 | 《尚书·泰誓下》:“树德务滋,除恶务本。” |
沤浮泡影 | 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赏春话别》:“叹世人似沤浮泡影,笑眼前繁华富贵,可能常定?” |
民怨沸腾 | 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十卷:“王荆公行新法,自知民怨沸腾。” |
鞍马之劳 | 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,皆因老夫年纪高大,鞍马劳困之故。” |
老牛破车 | 《宋书 颜延之传》:“常乘赢牛笨车,逢峻卤簿,即屏往道侧。” |
慧业才人 | 刘师培《文说》:“别有慧业才人,创造险语,鬼斧默运,奇句自矜。” |
步后尘 | 明·屠隆《昙花记·讨贼立功》:“副帅好当前队,老夫愿步后尘。” |
厌故喜新 | 《问答上》:“使天地大义有所废阙,而厌故喜新,败亡相寻而不悟也。” |
百举百捷 | 《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》:“鲂生在江淮,长于时事,见其便利,百举百捷。” |
巴三览四 | 元 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四折:“我说的丁一确二,你说的巴三览四。” |
尽收眼底 | 阿来《尘埃落定》第二章:“他们徒劳无功的努力都被我尽收眼底。” |
愤不欲生 | 明·史可法《史忠正公集·四·祭庐州殉难官绅士民文》:“余闻报淮上,悲愤不欲生。” |
洒扫应对 | 宋 朱熹《〈大学章句〉序》:“人生八岁,则自王公以下,至于庶人之子弟,皆入小学,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,礼乐射御书数之文。” |
荒子孱孙 | 宋·欧阳修《本论》:“虽有荒子孱孙,犹七八百岁而后已。” |
身远心近 | 晋·干宝《搜神记·紫玉》:“虽有众鸟,不为匹双,故见鄙姿,逢君辉光,身远心近,何当暂忘。” |
毒手尊拳 | 《旧五代史 唐书 李袭吉传》:“毒手尊拳,交相于暮夜;金戈铁马,蹂躏于明时。” |
切近的当 | |
砥名励节 | 唐·高迈《济河焚舟赋》:“砥名励节,易地改辙,冀桑榆之未晚,得雌雄之一决。” |
蜂舞并起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水、旱、饥、蝝、蛊、螟、蜂舞并起。” |
深奥莫测 | |
择焉不精 | 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荀与扬也,择焉而不精,语焉而不详。” |
张机设阱 | 明·揭喧《兵经百篇·发字》:“制人于危难,扼人于深绝,诱人厅伏内,张机设阱,必度其不可脱而后发。” |
衮衣西归 |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晋简文帝咸安元年》:“新政俟才,宜速铨补,俟东方化洽,当衮衣西归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