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价之宝的成语故事

拼音wú jià zhī bǎo
基本解释无法估量价格的宝贝。比喻极珍贵的东西。
出处元 王实甫《丽春堂》:“我这珠衣是无价之宝哩。”
无价之宝的典故
战国时期,魏国一农民锄草时发现一块玉石,拿回家请邻居鉴定。邻居知道是宝石就骗他不是吉祥之物,让他放回原处,自己则偷偷拿回家里,担心获祸或获罪,就进献给魏王。经鉴定为无价之宝,魏王一高兴就赏他很多金银珠宝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无价之宝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| 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 |
识时务者为俊杰 | 晋 习凿齿《襄阳记》:“识时务者在乎俊杰。此间自有伏龙、凤雏。” |
门到户说 | 《孝经 广至德》:“君子之教以孝也,非家至而日见之也”汉 郑玄注:“言教非门到户至而日见而语之也。” |
虚文缛礼 | 鲁迅《坟·摩罗诗力说》:“盖英伦尔时,虚伪满于社会,以虚文缛礼为真道德,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,世辄谓之恶人。” |
白日梦 | 朱自清《论百读不厌》:“他们没有多少自由,却有做白日梦的自由。” |
陆陆续续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6回:“自一炮以至三十七炮,内中虽陆陆续续,并未十分间断;此时忽停多时,这是何意?” |
朽木之才 | 元·无名氏《认金梳》第三折:“量你何足道哉,斗筲之器,粪土之墙,朽木之才,精狗儿之人。” |
不可思议 | 《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》:“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。”慧远义记:“不思据心,不议就口,解脱真德,妙在情妄心言不及,是故名为不可思议。” |
危机四伏 | 茅盾《子夜》九:“不要太乐观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。” |
纸醉金迷 | 宋 陶穀《清异录 居室》:“(痈医孟斧)有一小室,窗牖焕明,器皆金饰,纸光莹白,金彩夺目,所亲见之,归语人曰:‘此室暂憩,令人金迷纸醉。’” |
稀里马虎 | |
言信行果 | 梁启超《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·发端及其略传》:“正直谨严,言信行果。” |
万马皆喑 | 宋·苏轼《三马图赞》序:“时西域贡马……振鬣长鸣,万马皆喑。” |
可同患,难处安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且勾践为人,可与同患,难与处安。” |
不遗寸长 | 《宋史 娄机传》:“称奖人才,不遗寸长。” |
讪皮讪脸 |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35回:“若是员外不在跟前,他便合他姑妈讪皮讪脸,百般的央告,甚至屈膝。” |
骅骝开道 | |
浮花浪蕊 | 唐 韩愈《杏花》诗:“浮花浪蕊镇长有,才开还落瘴雾中。” |
愁红惨绿 | 宋 柳永《定风波》词:“自春来,惨绿愁红,芳心是事可可。宋 辛弃疾《鹧鸪天 赋牡丹》词:“愁红惨绿今宵看,恰似吴宫教阵图。 |
秋豪之末 | 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,而太山为小。” |
率性任意 |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6卷:“父母怜之,听其率性任意。” |
舍己芸人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,所求于人者重,而所以自任者轻。” |
比岁不登 | 《汉书 成帝纪》:“关东比岁不登,吏民以义收食贫民、人谷物助县官赈赡者,已赐直。” |
一之为甚 | 元·侯克中《归兴》诗:“一之为甚其能再,二者何由可得兼。” |
赏立诛必 | 清·侯方域《豫省试策》:“赏立诛必,虽失十左氏无伤也;赏不立,诛不必,虽得十左氏无益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