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夏云的成语故事

拼音dōng rì xià yún
基本解释冬天的太阳,夏天的云层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,使人愿意接近。
出处宋·陈恬《程伯淳赞》:“本以正身,惟德温温,如冬之日,如夏之云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冬日夏云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冬日夏云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山清水秀 | 宋 黄庭坚《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》:“眉黛敛秋波,尽湖南,山明水秀。” |
学无常师 | 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夫子焉不学?而亦何常师之有?” |
欣欣自得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6卷:“朱源在灯下细观其貌,比前倍加美丽,欣欣自得,道声:‘娘子请坐。’” |
人情汹汹 | 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九:“绍熙甲寅,孝宗升遐,光宗疾,不能丧,中外人情汹汹。” |
耳染目濡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7回:“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,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,耳染目濡,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。” |
拓土开疆 | 晋·陆机《汉高祖功臣颂》:“王信韩孽,拓土开疆。我图尔才,越迁晋阳。” |
漂浮不定 | 刘白羽《第二个太阳》第13章:“像云影一样这里、那里,一明、一暗,漂浮不定。” |
拨乱返正 | 宋·李纲《上皇帝封事》:“拨乱返正,以图中兴。” |
川泽纳污 | 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’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 |
口似悬河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“假使苏秦、张仪、陆贾、郦生复出,口似悬河,舌如利刃,安能动我心哉!” |
鞋弓襪浅 | |
亡羊之叹 | |
龙盘凤逸 | 唐·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一登龙门,即声誉十倍,所以龙蟠凤逸之士,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。” |
明枪好躲,暗箭难防 | 元·无名氏《独角牛》:“孩儿也,一了说明枪好躲,暗箭难防。” |
鹰头雀脑 | 元 杨暹《西游记》第四本第十三出:“见一人光纱帽,黑布衫,鹰头雀脑将身探。” |
通权达理 | 汉·王粲《弹棋赋》序:“因行聘志,通权达理,六博是也。” |
挑茶斡刺 | 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三折:“非是我挑茶斡刺,则问你李美人生下的孩儿,要说个一卯二,不许你差三错四。” |
磕头礼拜 | 元·无名氏《小张屠》第三折:“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。” |
拍板成交 | |
避其锐气 | 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军争》:“故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,此治气者也。” |
衣绣昼行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张既传》:“还君本州,可谓衣绣昼行矣。” |
消愁破闷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但观其事迹原委,亦可消愁破闷。” |
神奸巨猾 | 邹韬奋《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》:“过去政府虽有所惩治,然仅窃钩者诛耳,神奸巨猾未损毫末。” |
岁暮天寒 | |
置水之情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庞参传》:“棠不与言,但以薤一大本,水一盂,置户屏前,自抱孙儿伏于户下。主簿白以为倨。参思其微意,良久曰:‘棠是欲晓太守也。水者,欲吾清也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