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


纸上谈兵

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

基本解释在纸上谈论用兵(兵:打仗;用兵)。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。

出处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,只说而不去实行。”


纸上谈兵的典故

战国时期,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,大败入侵的秦军,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。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,从小熟读兵书,张口爱谈军事,别人往往说不过他。因此很骄做,自以为天下无敌。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,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,并且说:“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、如果用他为将,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。”果然,公元前259年,秦军又来犯,赵军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县附近)坚持抗敌。那时赵奢已经去世。廉颇负责指挥全军,他年纪虽高,打仗仍然很有办法,使得秦军无法取胜。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,就施行了反间计,派人到赵国散布“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”的话。赵王上当受骗,派赵括替代了廉颇。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,死搬兵书上的条文,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,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,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纸上谈兵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堂堂一表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爹娘生下洒家,堂堂一表,凛凛一躯,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,终不成只这般休了!”
走南闯北 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二幕:“这年月呀,女人尊贵啦,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。”
魂飞魄散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心之精爽,是谓魂魄;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?”
否极泰来 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时过于期,否终则泰。”
拈华摘艳 明·宋濂《故天台朱府君霞屋阡表》:“若拈华摘艳,鉥心刿肾于辞章间,陋之陋者也。”
死生荣辱 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论威》:“死生荣辱之道一,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。”
指东话西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七回:“三荷包再问问他,他便指东话西,一味支吾。又说:“临时我自来照料。”又说:“连我也不懂得甚么。”三荷包无可奈何,只得辞了出来,又与丁师爷商量。”
附骥尾 汉 王褒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附骥尾则涉千里,攀鸿翮则翔四海。”
诛凶殄逆 唐·陈子昂《请措刑科》:“圣人诛凶殄逆,济人宁乱,必资刑杀,以请天下。”
骊黄牝牡 明·文徵明《跋采临帖》:“观者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也。”
死要面子活受罪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红顶商人》:“阿巧姐却是有点如俗语说的‘死要面子活受罪’,硬记三家出张,颇以为苦。”
出于意表 唐·张读《宣室志》卷四:“一夕,风月晴莹,有扣门者,出视之,见一丈夫,衣冠甚伟,仪状秀逸。乔延入与坐,谈议朗畅,出于意表。乔重之,以为人无及者。”
低情曲意 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四折:“今日鲁肃低情曲意,暂取荆州,以为救民之急;待仓廪丰盈,然后再献与将军掌领。”
燕雀处屋 《孔丛子·论势》:“燕雀处屋,子母安哺,煦煦焉其相乐也,自以为安矣;灶突炎上,栋宇将焚,燕雀颜色不变,不知祸之将及也。”
分烟析生 宋·苏轼《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》之一:“如本地分内人户分烟析生,即各据户眼定差,或外来人户典买到本社田地,亦许收入差充弓箭社户。”
流落天涯 宋 德祐太学生《祝英台近(德祐乙亥)》:“叹离阻!有恨流落天涯,谁念泣孤旅?”
一把死拿 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八:“祥子没说什么,等高妈走了,对自己点了点头,似乎是承认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,心中怪高兴的。”
宁教我负人,莫教人负我 《斩鬼传》第六回:“宁教我负人,莫教人负我,奇方得自曹操。”
焚林而畋 宋·秦观《李训论》:“焚林而畋,明年无兽;竭泽而鱼,明年无鱼。”
任其自然 宋 周密《齐东野语 小儿疮痘》:“大要在固脏气之外,任其自然耳。”
推三宕四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五回:“原来仓樵欠了米店两个月的米账,没钱还他,那店伙天天来讨,总是推三宕四,那讨账人发了急,所以就吵了起来。”
蹇人上天 典出《后汉书 五行志一》:“王莽末,天水童谣曰:‘出吴门,望缇群。见一蹇人,言欲上天;令天可上,地上安得民!’时隗初起兵于天水,后意稍广,欲为天子,遂破灭。器少病蹇。”
庙堂之器 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:“峨大冠、拖长绅者,昂昂乎庙堂之器。”
膏腴子弟 南朝·梁·锺嵘《〈诗品〉序》:“于是庸音杂体,人各为容,至使膏腴子弟,耻文不逮,终朝点缀,分夜呻吟。”
愀然无乐 《荀子 修身》:“见不善,愀然必以自省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