梗顽不化的成语故事

拼音gěng wán bù huà
基本解释谓十分顽固,无法感化。
出处《续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目下山东有名绿茶,可知道他们形状否;内中可有能劝化改行的,还有梗顽不化,本事十分利害的否?要一一请教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梗顽不化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梗顽不化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迷而不反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皆碎。” |
势在必行 | 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80回:“又知此事势在必行,次日一早,便往城外访友去了。” |
倍道兼进 | 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22回:“迎二帝于沙漠,救生民于涂炭,尔其倍道兼进,以慰朕怀。” |
脚踏实地 | 宋 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第18卷:“公尝问康节曰:‘某何如人?’曰:‘君实脚踏实地人也。’” |
秤平斗满 | |
猛虎添翼 | 《人民日报》1964.1.26:“一旦掌握了文化、科学技术的武器,就像猛虎添翼一般。” |
布裙荆钗 | 宋 周煇《清波杂志 陶穀》:“有善谋者,选籍中艳丽,诈为驿卒孀女,布裙荆钗,日拥彗于庭。” |
烂若披掌 | 清·王晫《今世说·客止》:“与人言古今成败,烂若披掌,听者忘倦。” |
分守要津 | 明·何良臣《阵纪·战机》:“以寡击众,务于隘塞,必于暮夜,伏于丛茂,要于险阴;以众击寡,务于广漫,利于旦辰,分守要津,绝彼运道。” |
连明连夜 | 唐·白居易《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》诗:“那似此堂帘幕底,连明连夜碧潺湲?” |
掌上明珠 | 晋 傅玄《短歌行》:“昔君视我,如掌中珠;何意一朝,弃我沟渠。” |
扶不起的阿斗 | 陆天明《省委书记》:“万一马扬是个‘扶不起的阿斗’,嘴上行,实干不行。” |
风尘之惊 | 王闿运《振威将军张威墓志铭》:“归葬时,东夷有风尘之惊,廷臣喧嚣,仓黄促战。” |
缩衣节食 | 宋 陆游《剑南诗稿 秋获歌》:“我愿邻曲谨盖藏,缩衣节食勤耕桑。” |
相与为命 | 宋·陈亮《祭蔡行之母太恭人文》:“夫君既没,整齐家道,母子相与为命。” |
饿虎扑羊 |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五戒禅师么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(犹)如饿虎吞羊。” |
人心不古 | 明 张居正《答两广殷石汀论平田事》:“近来人心不古,好生异议。” |
烧琴煮鹤 | 宋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西昆体》:“《西清诗话》云:‘《义山杂纂》,品目数十,盖以文滑稽者。其一曰杀风景,谓清泉濯足,花上晒裈,背山起楼,烧琴煮鹤,对花啜茶,松下喝道。’” |
酣歌醉舞 | 茅盾《血战后一周年》:“不见他们朝朝暮暮酣歌醉舞么?” |
不同戴天 | 《公羊传 庄公四年》“讳与仇狩也”汉何休注:“《礼》,父母之仇,不同戴天。” |
银瓶素绠 | 唐·陆龟蒙《野井》:“寒泉未必能如此,奈有银瓶素绠何。” |
鲁鱼陶阴 | 明·焦竑《焦氏笔乘·卫包改古文》:“至今则鲁鱼陶陰,字既差讹,聖圣軆体,书复苟简矣。” |
协力齐心 | 清·林则徐《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》:“吾民协力齐心,歼除非种,断不至于误杀。” |
以权达变 | 清·王韬《变法自强》下:“不知时之所尚,势之所趋,终贵因事制宜,以权达变。” |
妄生穿凿 |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:“世传不真,妄生穿凿,唯按此行之,乃见其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