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蛾赴烛的成语故事


飞蛾赴烛

拼音fēi é fù zhú

基本解释见“飞蛾赴火”。

出处宋·黄庭坚《演雅》诗:“蛣蜣转丸贱苏合,飞蛾赴烛甘死祸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飞蛾赴烛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飞蛾赴烛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十冬腊月 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59回:“十冬腊月喝凉水,临死埋在灶火坑。”
器宇不凡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五回:“玄德视其人,松形鹤骨,器宇不凡。”
曲高和寡 战国 楚 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引商刻羽,杂以流徵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。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
肉颤心惊 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:“吾近日肉颤心惊,恐非吉兆。”
十亲九故 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第一折:“受千辛万苦,想十亲九故,在三江五湖。”
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,民能以此矣。”
弹丸黑子 语出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地惟黑子,城犹弹丸。”
道远知骥 三国·魏·曹操《矫志》:“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。”
调三窝四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1回:“少不得意,不是背地里嚼舌根,就是调三窝四的。”
一概而言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释滞》:“各从其志,不可一概而言也。”
情深义重 晋 温峤《重与陶侃书》:“且自顷之顾,绸缪往来,情深义重,着于人士之口。”
龟龙片甲 唐·张怀瓘《书议》:“麟凤一毛,龟龙片甲,亦无所不录。”
更长漏永 元·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三折:“我为你呵挨了些更长漏永,受了些裘寒枕冷。”
说到曹操,曹操就到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9回:“无巧不成书!说到曹操,曹操就到。”
韩潮苏海 清 杨毓辉《〈盛世危言〉跋》:“观其上下五千年,纵横九万里,直兼乎韩潮苏海,则不啻读《经世文编》焉。”
端人正士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80卷:“他好放肆,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,却恐他来检点。”
被发左衽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衽矣。”
呼之即至,挥之即去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9回:“潘金莲房中,养着一只白狮子猫儿……呼之即至,挥之即去,妇人常叫他雪贼。”
气吞虹蜺
掩恶扬美 《汉书·王商史丹傅喜传赞》:“丹之辅道副主,掩恶扬美,傅会善意,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。”
眉目分明 杨朔《泰山极顶》:“万里长空,云彩丝儿都不见,素常雾腾腾的山头,显得眉目分明。”
窝儿里横
百喙难辩 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三十六回:“此时证据显然,百喙难辩。荣复证成延广罪案十条,每服一事,即授一筹。”
衣取蔽寒 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“平生衣取蔽寒,食取充腹。”
治兵以信 《握奇经·八阵总述》:“治兵以信,求胜以奇;信不可易,战无常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