硁硁之愚的成语故事

拼音kēng kēng zhī yú
基本解释硁硁: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。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。
出处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击磬于卫,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,曰:‘有心哉,击磬乎!’既而曰:‘鄙哉!硁硁乎莫己知也,斯已而已矣。’”
暂未找到成语硁硁之愚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硁硁之愚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人去楼空 | 唐 崔颢《黄鹤楼》诗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,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” |
愁眉苦脸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7回:“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,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。” |
避李嫌瓜 | 三国 魏 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。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。” |
执鞭随蹬 | 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” |
人事不知 | 《红楼梦》第一二○回:“宝钗哭得人事不知。” |
八花九裂 |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僧问慧颙禅师曰:‘如何是无缝塔?’师曰:‘八花九裂。’” |
春意阑珊 | 南唐 李煜《浪淘沙》:“帘外雨潺潺,春意阑珊。 |
砥厉名号 | 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臣闻盛饰入朝者,不以利污义;砥厉名号者,不以欲行。” |
屏气凝神 | 清 刘鄂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愈唱愈低,愈低愈细,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。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,不敢少动。” |
言行不一 | 《逸周书 官人》:“言行不类相似,始终相悖。” |
燮理阴阳 | 《尚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师,太傅,太保。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” |
杀人须见血,救人须救彻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鲁智深道:‘杀人须见血,救人须救彻。洒家放你不下,直送兄弟到沧州。’” |
事半功百 | 清·魏源《道光丙戎海运记》:“因利乘便,事半功百,而元代所未有也。” |
造谋布穽 | |
顾盼自得 | 王朔《无人喝彩》:“犹如脚底抹油,犹如乘风滑翔,钱康神采奕奕,顾盼自得,仿佛他是天下自我感觉最好的人。” |
振衣濯足 | 晋·左思《咏史》诗之五:“振衣千仞冈,濯足万里流。” |
复子明辟 | 《尚书·咸有一德》:“伊尹既复政厥辟。” |
醇酒美人 | 清·宋琬《题戴苍画陈阶之小像和王阮亭韵》:“醇酒美人堪送老,唯学信陵君。” |
追风觅影 | 明·无名氏《三化邯郸》第四折:“跋涉沧溟,才度蓬瀛,真乃是追风觅影。” |
敬贤爱士 | 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实字安逊,学尚明察,敬贤爱士,以秀才为郎中。” |
伤心蒿目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骈拇》:“今世之仁人,蒿目而忧世之患。” |
辱国殃民 | 《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,陷害了赵愚丞相,罢黜道学诸臣,轻开边衅,辱国殃民。” |
捐躯殉国 | 北魏·杨衒兺《洛阳伽蓝记·追光寺》:“既见义忘家,捐生殉国,永言忠烈何日忘之!” |
布衣粝食 | 唐·房鲁《上节度使书》:“其愧非愧,布衣粝食,僮饥蹇驴也,所以愧者,彼何人也,予何人也。” |
东挪西辏 | 明·沈受先《三元记·归妹》:“我命运乖,粮运折,家私都准折,东挪西辏犹还缺,一女多娇,将他来抛撇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