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而不伤的成语故事


哀而不伤

拼音āi ér bù shāng

基本解释哀:悲哀;伤:伤害;妨害;悲痛过分。①感情适度;悲哀而不过度伤心。后用来形容诗歌;音乐等含优雅哀调;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哀而不伤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哀而不伤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响答影随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7卷:“由是论之,罪福报应,犹响答影随,不差毫末。”
名重一时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十七:“师住径山时,名重一时,如侍郎张公子韶,状元汪公圣锡少卿、冯公济川俱问道。”
不亦乐乎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
带月披星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二折:“则合带月披星,谁着你停眠整宿?”
规圆矩方 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夫推历生律制器,规圆矩方,权重衡平,准绳嘉量。”
干柴烈火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9回:“今日天缘凑巧,竟赏了他,真是一对烈火干柴,如胶投漆,燕尔新婚,连日那里拆的开。”
皮里春秋 《晋书 褚裒传》:“曰:‘季野有皮里春秋。’言其外无臧否,而内有所褒贬也。”
濯濯童山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人见其濯濯也,以为未尝有材焉,此其山之性也。”
鼻端生火 语出《南史 曹景宗传》:“我昔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……觉耳后生风,鼻头出火。”
偿其大欲 毛泽东《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》:“日寇原欲在中国求偿其大欲,但中国的长期抵抗,将使日本帝国主义本身走上崩溃的道路。”
马咽车阗 清·蒋仁锡《燕京上元竹枝词》:“马咽车阗拉杂声,火光照火月光明。”
眈眈逐逐 《周易 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
功若丘山
盛气临人 宋·楼钥《汪公行状》:“约束严峻,已量之田隐藏亩步,不以多寡率至婛配,盛气临人,无敢忤者。”
全国一盘棋 邓小平《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》:“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,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,集中力量,保证重点。”
发奸擿伏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赵广汉传》:“其发奸擿伏如神。”
以正视听 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第九章:“同日军进行几场影响较大的战斗,为舆论宣传提供依据,以正视听。”
赏不遗贱 春秋·齐·晏婴《晏子春秋·内篇问》:“诛不避贵,赏不遗贱,不淫不乐,不遁于哀,尽智导民而不伐焉。”
斟酌损益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”
赴死如归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季布栾布田叔传赞》:“栾布哭彭越,田叔随张敖,赴死如归,彼诚知所处,虽古烈士,何以加哉!”
言文行远 明·张溥《〈壬申文选〉序》:“言文行远,国家赖之。”参见“言而无文,行之不远”。
条分缕晰 梁启超《变法通议·论幼学》:“书之门目,条分缕晰,由浅入深,由繁反约。”
村歌社鼓 元·姚守中《粉蝶儿·牛诉冤》套曲:“为伍的是伴哥王留,受用的是村歌社鼓。”
扬砂走石 《春秋纬》:“风从箕星,扬砂走石。”
图身忘国 唐·白居易《有木诗序》:“余读汉书列传,见佞顺媕婀,图身忘国,如张禹辈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