槌仁提义的成语故事


槌仁提义

拼音chuí rén tí yì

基本解释抛弃仁义。

出处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九流绪论》:“周方槌仁提义,废礼绝乐,欲以一人私臆,扫百代名教而空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槌仁提义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槌仁提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眼空一世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腹饱万言,眼空一世。”
颐指如意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今陛下力制天下,颐指如意。”
松形鹤骨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五回:“玄德视其人,松形鹤骨,器宇不凡。”
不着边际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:“何涛思想:在此不着边际,怎生奈何!我须用自去走一遭。”
计功行赏 韩非《韩非子 八说》:“计功而行赏,程能而授事。”
千里馈粮,士有饥色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恳荒》:“千里馈粮,士有饥色,虽有精兵名将,又岂能不饮不食。”
饮冰食蘖 语出唐·白居易《三年为刺史》诗之二:“三年为刺史,饮冰复食檗。唯向天竺山,取得两片石。此抵有千金,无乃伤清白。”
亲冒矢石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2回:“尚亲冒矢石,冲突掩杀。”
百般奉承 元 关汉卿《金线池》:“巴不得接着子弟,就是钱龙入门,百般奉承他,常怕一个留他不住,怎么刚刚三日,便要赶他出门?”
破镜重合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五》:“破镜重合,古有其事,若夫再娶而仍元配,妇再嫁而未失节,载籍以来,未之闻也。”
弩下逃箭 宋文莹《湘山野录》卷下:“今若匿得吾一身,则脱汝辈数家之祸,然万无搜近之理,所谓‘弩下逃箭’也。”
阿谀谄佞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9回:“这人虽读经书,却是阿谀谄佞之徒,心地匾窄,只要嫉贤妒能,胜如己者害之,不如己者弄之,专在乡里害人。”
深入细致 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三章:“需要的是深入细致的、冷静客观的研究,找出病根,以图根治。”
火山汤海 《晋书·张骏传》:“虽有火山汤海,无所辞难,岂寒暑之足避哉!”
尔雅温文 清 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:“生得眉清目秀,尔雅温文,且又性情蕴藉,聪颖过人。”
简丝数米 孙诒让《〈札迻〉自叙》:“凡所考论,虽复简丝数米,或涉琐眉,于作述闳旨未窥百一。”
卧冰哭竹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3卷:“说到此处,就是卧冰哭竹,扇枕温衾,也难报答万一。”
广袖高髻 汉《童谣》:“城中好高髻,四方高一尺。城中好大眉,四方眉半额。城中好广袖,四方用匹帛。”
计出万死 《宋书·武帝纪》:“不然。彼兵速锐,计出万死。”
顽固堡垒
捶床拍枕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他脾气越发坏了,不是捶床拍枕,就是咒天骂地。”
凭山负海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2卷:“福州凭山负海,东南都会,富庶之邦。”
脱骨换胎 郭沫若《南冠草》第二幕:“盛蕴真:你却是脱骨换胎。”
宿雨餐风 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证果》:“梯山航海,白发将侵,宿雨餐风,红颜非故。”
兴亡祸福 元·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二折:“这七条弦兴亡祸福都相应,端的个圣贤可对,神鬼堪惊,俗怀顿爽,尘虑皆清。”